磐安双峰乡以文化为魂激活乡村旅游
记者 陈冰冰
8月,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嘉年华。国家级非遗“炼火”表演火星四溅,“羊家有喜”实景展演再现传统婚俗,皿溪两岸的夜市烟火与古桥音浪相映成趣……这个藏于浙中山区的千年古村落,通过“文化+旅游+生态”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特色文旅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双峰乡深挖大皿村“中华羊氏第一村”的历史底蕴,以羊氏文化为核心,打造“念想双峰・羊家有喜”实景展演这一文旅IP。在大皿村,这场常态化展演每周六如期上演:“状元归乡”的队伍里,金狮腾跃引路,状元乘轿巡游,锣鼓声在青石板巷弄间回荡;“羊氏嫁女”的场景中,游客可参与互动式迎亲,体验传统婚俗仪式等。丽水游客陈女士就被这般热闹场景吸引:“像真的穿越一样,太有代入感了。”
双峰乡还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磐安炼火”打造成旅游亮点。每当夜幕降临,激昂的“先锋”号声响起,配合着铿锵的锣鼓与嘹亮的唢呐,“磐安炼火”表演开始。火星四射的场景,引得观众席上惊呼与喝彩交织,成为游客心中难忘的“双峰记忆”。
为满足多元需求,双峰乡构建起“日夜联动、动静结合”的旅游业态矩阵。沿皿溪两岸打造的“冷啖杯夜市”,各种主食、小吃应有尽有。吱吱冒油的烤鸡腿、酥脆金黄的玉米饼、颗颗饱满的油滋粿、“嘎嘣脆”的酥香大锁骨……美食琳琅,游人如织,营造出“水岸烟火”的独特氛围。
暑期,双峰乡还推出一系列趣味活动。清晨的皿溪边,钓鱼爱好者在“渔乐无限”比赛中一较高下;午后的古街里,游客通过公众号抽奖或观看炼火直播获取名额,在免费妆造点换上汉服,由专业摄影师定格古韵瞬间;限时戏水抓鱼活动中,大人小孩挽起裤脚下水,捕获的鱼儿可带回家,抓到“标鱼”还能赢取夜市消费券;乡村篮球场上,全县爱好者组队竞技,冠亚季军可获实物与消费券奖励,运动激情点燃夏夜。
“活动首周,每天新增游客达3000人次。”双峰乡乡长马一鸣介绍,文旅热度的背后,是业态扶持的坚实支撑。乡里已出台大皿村核心区块业态奖补办法,下半年还将引入古村旅拍等新业态,让文化IP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从非遗资源到体验产品,从传统村落到沉浸式剧场,从生态优势到休闲空间,双峰乡的实践诠释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双峰乡党委书记陈亮表示,将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丰富体验场景,让游客在双峰“有的吃、有的看、有的玩、有的拍”,真正实现人气集聚,让特色文旅品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