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智治”“人文”双轮驱动
廿三里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记者 王志坚
为深化平安建设、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连日来,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充分发挥妇女群体作用,组织“廿廿嫂”平安管家队伍深入出租房、夜市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以柔性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廿廿嫂”累计参与巡查500余人次,发现隐患150余处,化解纠纷40余起。
在基层治理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廿三里街道通过“智治”提效与“人文”凝心双轮驱动,逐步构建起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科技赋能,破解治理
“最后一公里”难题
面对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痛点,廿三里街道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投入600万元建成义乌首个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联勤指挥中心,并成功承办金华市生态警务现场会,试点打造“廿三里全域生态共融共治治理模式”,搭建“一中心一站、多室多点”的全域生态治理框架;试点运行重点人事闭环管理系统,打造“分级响应、共治联动、链条闭环、科学留痕”工作机制,从“千头万绪”到“一屏集成”,权责清晰、条块联动,凝聚治理合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在环境治理领域,廿三里街道推进垃圾分类3.0版建设,目前已建成3.0版砖混结构“两定四分”点位2个、简易亭体7个及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2个,创建廿三里公寓、东望文华、红星天铂3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精细化打造垃圾分类“10+X”场景样板点20个并通过验收。
针对占道经营、乱丢垃圾等顽疾,通过“十铺联防”机制与严格执法相结合,规范夜市、大排档管理,完善辖区3个夜市、3个大排档、4个集中经营区摊点管理规范。同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这些举措让街道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居民满意度稳步提高。
民主协商,激活
基层治理“细胞活力”
如果说“智治”是治理的“骨架”,那么“人文”则是其中的“血脉”。廿三里街道以民主协商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东莲塘村的“村民议事”自我治理机制和村两委的“周五议事会”机制,搭建起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协商平台。议事过程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决策大事不再简单“少数服从多数”,而是把议题摊在桌面上,像朋友一样谈想法、说意见,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这种民主的氛围,让东莲塘村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幸福家园。该村先后荣获“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等多项荣誉,成了当地治理民主协商的典范。
党建引领是廿三里街道人文治理的核心。在党建引领下,廿三里街道深化“党建+文化”模式,让每个村的文化礼堂都各具特色,成为乡土文化的“加油站”。这些礼堂不仅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成为传承乡土文化、凝聚社区共识的重要阵地。通过文化惠民活动,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智治”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让廿三里街道的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科技手段为人文关怀提供精准落地的载体,而民主协商、文化浸润则让治理成果更贴近民心。廿三里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利剑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智治+人文”双轮驱动,鼓励干部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以务实作风推进治理创新。
如今,廿三里街道正以稳步推进的姿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的可行路径,为义乌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