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佐村镇挖掘生态资源激活沉睡资源
一座废弃砖厂的蝶变
本报消息(记者 陈启宇)昨日傍晚,东阳市佐村镇前塘村红泥湾红砖厂内,山风穿堂而过,游客们三三两两围坐在白色天幕下,品尝农家美食,孩子们则在一旁的空地上追逐嬉戏。
30米高的烟囱经艺术加工后颇具现代感,整齐排列的红砖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备受游客青睐的红泥湾,在一年前还是一座沉寂许久的山顶废弃红砖厂。
“红砖厂也曾给村里创造过效益,带动过村民就业,但由于环境因素等工厂搬迁了。”前塘村党支部书记金明宣介绍,红砖厂当时距离最近的一户村民家不足100米,制砖烧煤产生的废气、粉尘影响村民们日常生活。
“工厂生产的时候,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空气中还夹杂着呛人的味道。”该村村民赵昊丹说。
红砖厂搬走后,红泥湾这块地荒废了20年。改造前,场地内杂草丛生,道路两侧较为杂乱。如何让老砖厂焕发新生机?佐村镇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在保留老砖厂原有工业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文旅元素,通过文化的挖掘与梳理、场地与空间的整理、建筑与景观的设计,让老建筑焕发新魅力。
改造后的砖厂焕然一新。高大的烟囱被涂刷上鲜艳的色彩,成为地标性景观;废弃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十足的艺术工作室、特色民宿和乡村博物馆。周边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生态停车场、观景步道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没想到曾经破旧的砖厂能变得这么漂亮,这里既有工业风的硬朗,又有乡村的宁静与温馨,很适合拍照打卡。”前来游玩的游客马女士赞不绝口。
今年4月中旬,一场以“山间野趣·拾味春醒”为主题的挖笋品茶乡村共富市集在前塘村红泥湾热闹举行。前塘村因为红砖厂更因别具一格的复古风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红砖厂成为网红打卡点,也带动当地村民收入增加。“春天,村里天天像过节,我的农家乐五六桌饭菜天天订满。”前塘村村民吴春芳算起收入账,眉眼间满是笑意。红泥湾项目改造完成后,游客量持续攀升,目前最大日接待量已突破3000人次。
从废弃砖厂到网红地标,从零散资源到集群发展,佐村镇近年来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创意改造和产业融合,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青山绿水间不断描绘乡村振兴的新图景。目前,该镇正在实施山合村的台湾红藜麦种植、宅口红茶加工等项目。该镇将持续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人领略到佐村生态的独特魅力,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