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民历经15个月跨省寻找救命恩人
“无名英雄”是金华“人民子弟兵”
记者 汪蕾/文 张辉/摄
“我是广东省湛江市市民郑东保,今日提笔,字字皆含深情谢意,只为向贵部队现役军人王宝龙同志,以及培养出来一位优秀战士的贵支队领导,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敬意……”这是一封“迟到”15个月的感谢信。时隔一年多,辗转多方跨省寻找救命恩人的湛江市民郑东保,终于把锦旗和感谢信送到武警金华支队战士王宝龙手中。
“如今我与弟媳身体已无大碍,每当回想起那天的场景,王宝龙同志的救人事迹让我热泪盈眶。他让我们懂得,在遇到生命危险时,总有一群身着橄榄绿的军队战士,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守护着万家灯火。他更让我们看见,中国军人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担当,更有对人民赤诚的心和责任感。”一笔笔写下感恩,郑东保感慨万千。他说,一年多前,车祸现场死里逃生的惊与险,王宝龙教科书式救援的勇与义都历历在目。
“在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中救人”
时间回到去年5月6日。当天13时许,郑东保驾车行驶在湛江市人民大道海军实验基地附近,因车辆突然失控,瞬间翻滚数圈,四轮朝天,车身严重变形。“我与弟媳被困车内,车门、车窗都无法打开,车内刺鼻的汽油味弥漫四周,随时都可能爆炸。”
郑东保回忆,绝望之际,一个身影突然出现,正是在休假探亲期间偶然路过的武警金华支队战士王宝龙。
1994年出生的王宝龙是安徽淮南人,入伍11年,一直在金华服役。当天,他与妻子带着2岁多的儿子去姐姐家串门。驾车刚到姐姐家小区门口,就听到一声剧烈的撞击。
“前方一辆小车突然翻车。”王宝龙回忆,当时他看到车辆损毁严重,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汽油味,此时车内有两人被困,情况十分危急。“我把老婆和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就冲过去救人。”
王宝龙很快将郑东保的弟媳从后座颠倒的车厢里拉出来。但郑东保被卡在驾驶室内,身体无法动弹,车门也无法打开。“我先与司机沟通,稳定他的情绪,然后利用身边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障碍物。”王宝龙回忆。一次又一次,他尝试将郑东保从驾驶室中救出来,双手被尖锐的金属边缘划伤也没有停下来。经过多次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将郑东保从驾驶室中救出来。
“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郑东保回忆,由于长时间挤压和巨大惊吓,他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我只记得在那十几分钟里,王宝龙一直大声对我说‘别慌,我来救你’,这个声音给了我希望。”
“未留姓名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王宝龙搀扶着郑东保到路边安全地带,不断安抚他,同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与110报警电话。交警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后,交警为王宝龙教科书式的救援和事故处置能力点赞。在确认伤者没有大碍后,王宝龙就默默离开了。
“他一直陪我们到救护车来了才带着妻儿默默离去,未留姓名和联系方式。”郑东保说。
郑东保是湛江市港务局一名退休工人,他的身体不太好。车祸获救后,他心存感激,但苦于不知道王宝龙的名字与联系方式。后来,有目击者将现场照片和视频发到网上,他才得以通过这些影像开始寻找救命恩人。
其间,郑东保还经历了一次心脏手术,最近仍频繁往来医院复诊,身体还在恢复中。“我辗转多方打听,才通过朋友联系上王宝龙在湛江工作的父亲,找到这位‘无名英雄’。”郑东保说,本打算亲自来金华感谢,但考虑到身体原因,无奈只能通过寄送锦旗和感谢信的方式先行致谢。
当得知王宝龙是一名军人,郑东保的内心更加激动。“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危急时刻有超乎常人的勇敢与担当。”在那面锦旗上,郑东保写下两行字:“见义勇为伸援手,舍己救人不留名。”
“保护人民是军人的职责”
8月20日下午,记者在武警金华支队某中队见到了王宝龙。他告诉记者,收到锦旗与感谢信时,他备受感动,没想到一年多前的一次“举手之劳”被对方记了那么久,还找了那么久。
“作为一名军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这次救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王宝龙说,在金华11年,这座好人频现的“大爱之城”让他学到了很多。而且,在部队的历练也让他勇于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
中队指导员张军洪告诉记者,王宝龙目前担任中队炊事员,也参与中队的日常训练。工作中,王宝龙是个能吃苦的战士,能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且思维开阔、善于学习。“他是个细心体贴的人,对战友的口味、喜好都观察入微,在细枝末节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张军洪说。
大爱善举背后是一座城的温度,也是一个集体的优良传统。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以来,武警金华支队就涌现出多名见义勇为、助人救人的优秀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