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润桃李 全域同心励栋梁
兰溪各界奖优励学蔚然成风
记者 金晓 通讯员 丁成 摄
“千年古城兰溪,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文雅通达、精益求精、实干图强'的特质,已融入血脉,成为我们最深的乡愁印记。”8月18日,在兰溪2025年大学新生第一课上,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巴德年医学试验班的兰溪市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章哲文,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时表示,未来无论选择回归家乡助力产业振兴,还是在外拼搏追逐理想,都会心系兰溪,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18日,兰溪以一场充满乡情与时代使命感的教育活动,拉开了2025年大学新生启程的序幕。兰溪市委书记戴翀以“越百年对话——以青春之我,答时代之问”为主题,为3233名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他勉励学子们以“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志向奔赴星辰大海,以“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昂扬姿态涵养四重气质——追大梦的志气、成大才的底气、担大任的豪气、明大德的正气,并以“他乡纵有湖海阔,不及故乡兰江水”的深情呼唤,承诺将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形成“兰溪成就青年、青年成就兰溪”的生动局面。
兰溪市长朱俊华则从历史、热土与期盼三个维度,激励学子争当兰溪的“宣传大使”“形象大使”,将所学所获转化为反哺家乡的力量。这场融合嘱托、榜样、归属与筑梦的“四维课堂”,通过“现场+直播”覆盖全体新生,成为镌刻在学子心中的“乡愁底色”与“奋斗底气”。
活动现场,一份独特的“家乡礼”让学子们动容:印有”兰溪”字样的双肩包、展示兰溪地标的笔记本、特色钥匙扣,以及一小瓶清澈的兰江水和一小罐取自兰溪的泥土。“拿着这瓶水,就像揣着家门口的兰江;握着这罐土,就想起小时候爬过的横山。”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的吴羽涵说,这份礼物让她时刻铭记“我是兰溪人”的身份认同。
兰溪的教育人才支持体系,远不止于一堂课、一份礼。从龙头企业到基层街道,从宗祠基金到侨界力量,全社会正以多元形式托举学子梦想。
女埠街道成立仅一年的枫山教育基金,已精准发放13.65万元,覆盖百余名寒门学子与优秀教师。今年考入浙江大学的章锦润感慨:“从小就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拥有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学成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女埠街道通过优化办学条件、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打响“学在女埠”品牌。
8月12日,兰江街道姚村村举行第九届姚景顺奖(助)学基金颁奖仪式,表彰小升初、初升高及大学阶段的优秀学子。
8月15日,兰溪市政协台侨联界别侨爱同心委员工作室联合弘泽善举堂启动奖学金项目,北京大学新生郑京忆作为代表发言:“感恩社会各界关爱,未来定以所学报效祖国。”市政协委员周洪斌承诺,将持续汇聚爱心力量,完善奖学机制。
8月16日,万舟控股集团为32名职工子女发放18.5万元教育奖励金。自2004年起,该集团累计投入200余万元,惠及300余名学子,用“真金白银”诠释“尊师重教”的企业担当。
8月18日,金华兰溪商会相关负责人来到马涧镇和香溪镇,给9名家里遇到困难的学子送上助学金共计3.7万元,这已经是他个人第三年捐资助学。
“兰溪不仅让我们懂得守根护脉的分量,更给了我们闯荡世界的底气。”正如章哲文所言,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全链条”支持体系——从考前激励到入学引导,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从短期助力到长期赋能,让每个学子都能在成长路上感受到“家乡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