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一足迹 一本一民心
社区民警陈伟的 32本笔记
记者 胡晨歆
在市公安局江南分局江南派出所民警陈伟的办公室资料柜里,整整齐齐码着32本笔记本。22年警务生涯的点点滴滴,4000余户居民、7000余名群众的急难愁盼,都被陈伟一一记录其中。
记好社区民情账
早上9时,陈伟已经踏过了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高畈社区的6条主街,腋下的牛皮本里夹着昨晚巡防时记下的路灯故障纸条。
“刚来那年,光认门就磨破了3双鞋。”陈伟回忆,2021年,他从金东区森林警察大队转岗到江南派出所,成了一名社区民警。陈伟管辖的高畈社区城中村多、流动人员多,情况复杂。为了掌握社情民意,陈伟奔走社区时,总带着本子,仔细记录走访过程中居民的小纠纷,然后将一个个矛盾化解,让邻里和家庭重归和睦。
前不久,辖区两名商户为门前空地归属争执不下。陈伟及时赶到,掏出包里的笔记本。
“去年3月份,你们也为这事闹过,当时约定各让半尺。”陈伟指着笔记本里记的“账本”,讲起“三尺巷”的故事,两商户顿时耷拉下了脑袋。
“陈警官连这都记着,我们再不退让就不像话了。”最终,两人重新划定界限,还互相帮着收拾了场地。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随手翻开一本陈伟的笔记本,大概200多页的本子里,记着137条待办和已结事项:老王家的水管三通该换了,租户小赵的孩子入学材料差个证明,甚至独居老人的用药时间、小区流浪猫聚集的垃圾桶位置都被打上了星号。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陈伟总是操心着居民的大事小情。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他的心事。为了更好服务群众,陈伟的手机从不设静音,居民有任何问题随时能打电话找到他,工作日下班后,他要多留5小时为大家办事。在居民眼里,陈伟更像是一位“好邻居”,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向他求助。
去年11月一天晚上,陈伟刚躺下,电话就响了起来。“陈警官,是我。”对方刚打完招呼,陈伟就听出了声音的主人。“吴奶奶,我记得您,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原来,辖区独居老人吴奶奶家的灯泡坏了。陈伟立刻上门更换灯泡,帮老人解决了问题。
有居民开玩笑说:“老陈不是住在派出所,就是住在我们小区。”陈伟“邻居式”关怀无处不在。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邻里纠纷、反诈宣传,陈伟总是尽心解决、耐心解释。
今年6月,辖区群众费先生正要进行网络投资,陈伟边打电话劝阻边往他家跑。“客服头像是网图,哪有不仔细核实就转钱的?”一番劝阻,保住了费先生5万多元。
凝聚社区平安力量
陈伟的笔记本里,还藏着社区治理的“法宝”。翻开2021年的工作笔记,某页边角画着“玉帛义警队”的组织结构图,旁边写着:65名队员,党员老李管水电,王姐懂法律。
“本来以为得挨家挨户做工作,没想到贴出招募令3天就满员了。”陈伟说,大家愿意加入,正是因为看到他真心为社区做事,想跟着他一起守护家园。现在,“玉帛义警队”的队员们成了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租户变动、商铺改业态,信息当天就能反馈。
队员们还学会了“照方抓药”。一次楼道堆物纠纷,队员老李用陈伟“先清杂物再说理”的办法,半小时就解了围。不久前,陈伟带上义警队搞起直播,一场下来,他们就为辖区2000多名居民传授了反诈知识。
最近,陈伟把笔记本里的300多条经验编成了《社区警务三字经》,他希望将这些经验传递下去。
“社区平安不是一个人的事,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陈伟与义警队员的穿梭忙碌下,高畈社区发案率逐年下降,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