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综合

苏孟果农耗时五年 培育出葡萄界新宠“马斯卡丁”

记者 胡雅心 文/摄

听说过一颗一颗成熟、自带香味的葡萄吗?这种葡萄名叫“马斯卡丁”,是一种原产于美国西南部的天然野生大葡萄,在国内仅有少部分地区种植。2020年从国内引进后,果农徐福君不断对其进行筛选、培育,今年夏季已有少量上市。凭借独特的口感和“爆表”的营养成份,它正悄然跻身葡萄界“新宠”。

露天种植的香甜葡萄

成农场亮眼担当

“这葡萄太特别了,不是一串一串熟,是一颗一颗红透,还有独特的香味。”位于金华开发区苏孟乡的仙蜜果家庭农场里,游客陈霞和朋友慕名而来,一下子就被农场入口左侧一片紫黑相间的果实吸引。

仙蜜果家庭农场占地面积120亩,主要从事水果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研究等工作,农场内同时种植着葡萄、火龙果、佛手、青柚等各种名优水果和种苗。眼下,正是葡萄上市采摘的时节,农场里的“阳光玫瑰”“金之星”“马斯卡丁”等多个品种陆续上市。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刚采摘的鲜葡萄分拣、打包,而像陈霞这样上门采摘、购买的顾客也络绎不绝。

“‘马斯卡丁’不像普通葡萄那样整串成熟,而是一颗一颗成熟,所以要一颗颗摘下来。”徐福君介绍。细看“马斯卡丁”葡萄,它不仅个头大,而且颗颗圆润饱满。未成熟的果实呈青绿色,质地较硬;成熟后果皮为紫黑色或深紫色,散发古铜色的光泽。

“马斯卡丁”自带浓郁独特的香气,入口无酸涩感,成熟后糖度能达到20~23度,甜润适口的特质让人印象深刻。它还有硬核的营养优势,比普通葡萄多一对染色体,含有的白藜芦醇含量比普通葡萄高出近20倍。尽管果皮稍厚,但70%的营养集中在果皮中,食用时无须吐皮。这一品种早已成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关键原材料,被广泛制成保健品、果汁饮料及果酒等,产业链成熟度颇高。

“‘马斯卡丁’的抗性极强,不怕淋雨,露天种植完全没问题,只需要适当防治一下蓟马,称得上是天然绿色水果。”徐福君的话语中透着自信。该品种7月末8月初开始成熟采摘,能一直持续到9月中下旬,为市场提供了较长的尝鲜窗口。

受限于目前本地试种阶段的产量规模,“马斯卡丁”的定价也显得“贵气十足”,每斤达80元。今年,徐福君的农场总共种植了15亩,其中大半为母本区和育种区,商业产果区不足6亩,目前还未正式投放市场,仅面向上门客户开放尝鲜。

培育不易

老果农五年培育获突破

徐福君从17岁开始种植水果,有着30多年果蔬种植经验。他对农业市场嗅觉敏锐,始终关注市场前沿信息,也愿意积极尝试新鲜事物。

10多年前,随着大棚技术的兴起,许多原本并非产自浙江的水果逐渐被打上了“本地”印记。徐福君放弃了经营多年的传统果蔬品种,转而将目光投向热带水果,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一个占地75亩的精品热带水果园,种植红心火龙果、红心蜜柚、柠檬等外来品种。这不仅让本地老百姓吃到了更便宜的水果,作为果农的他也获得了更好的效益。

2020年,徐福君偶然了解到“马斯卡丁”葡萄的特性,十分看好它的市场前景,便从国内引进10多个品种、共三四十株幼苗,在农场内进行少量试种并不断进行技术改良,一心想培育出更加适应本地环境的植株。

杂交育种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最终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徐福君咬牙坚持了下来,投入大量设施、土地、人工等成本,广泛收集各类品种,并对引进的品种反复进行对比筛选、杂交培育。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马斯卡丁”杂交苗的优株率已经达到了1%。2024年,成功培育出稳定产果的品种。经过选育,引进品种仅有“红宝石”“麦克司”“至尊”三个品种被保留了下来,进行商业化推广。

传统的葡萄枝蔓通常是向上或水平生长,徐福君经过多次尝试改良,发明了一种“马斯卡丁”专用栽培架,让它的枝蔓可以往下生长,变成垂挂型。去年,这项技术还成功申请到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改良以后,剪枝时可以用园林绿化修剪的锂电池电剪进行机械化作业,就像我们剪头发一样简单。相比传统的人工修剪、绑枝,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剪枝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为以后的大面积商业种植打下基础。”徐福君向记者介绍道。

为了摸索出更成熟的“马斯卡丁”种植模式,这几年,徐福君一直在潜心钻研技术,还在自己的抖音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记录植株生长状况,分享育种进度,也吸引了一批看好这个市场的种植从业者为其点赞、转发,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