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星用诚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记者 陈冰冰
在磐安县方前镇寺岙村,有这样一个人,他曾是意气风发的“万元户”,却因两场车祸跌落谷底,背负巨额债务;他身残志坚,凭借顽强毅力走出困境,更用6年时间恪守承诺,还清每一笔欠款;再度致富后,他心怀感恩,用行动回馈社会。他就是陈伟星,一个用诚信书写不平凡人生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诚实守信的深刻内涵。
两场车祸摧毁致富梦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毕业的陈伟星凭借家乡大力发展香菇种植的契机,依托200多户农户的种植规模,通过专业分拣、销售和批发,迅速积累财富,成为全县闻名的“万元户”,还获得镇级表彰,彼时的他,在生意场上顺风顺水,是远近山乡的能人。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2001年12月30日,陈伟星与驾驶员送货途中,车辆在高速路上追尾,他虽经抢救保住性命,却因股骨头脱臼失去行走能力。3个月后,陈伟星的父亲在替他跟车送货时也遭遇车祸,手臂重伤。两场车祸让这个原本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车祸负全责、无保险赔付,父子俩辗转多地求医,不仅花光了陈伟星辛苦积攒的20万元,还背上了30万元巨债。
“最绝望时连自杀的念头都有过。”陈伟星说。股骨头坏死需要10多万元置换手术费,父亲的手臂因缺钱只能保守治疗。但当他翻开记满借款的笔记本,看到欠着乡亲们凑的30万元救命钱时,彻底击碎其“逃债”念头,“这些名字背后都是恩情,我必须‘站’起来”。
拒绝向命运低头的陈伟星,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康复之路。因更换人工股骨头医疗费用高昂,没钱手术的困境下,他选择用三角皮带绑腿、吊重物的“土办法”缓解疼痛。每次“治疗”都疼得大汗淋漓,但他说:“比起乡亲们的信任,这点痛算什么。”
后来,陈伟星得知台州路桥一家医院专治股骨头疾病,便变卖家产尝试医治。经过住院和服药,奇迹般地能拄拐站立。此后3年多,他强忍剧痛,坚持锻炼,最终扔掉双拐,虽落下四级残疾,却完成了艰难的康复过程。
6年还清“诚信账本”
2005年3月,陈伟星发现村里茶园规模庞大,可村民不懂炒茶,茶青只能被收购商低价收入囊中。他敏锐捕捉到商机,当即赊钱购置手动炒茶机,投身茶叶生意,靠加工干茶赚取差价。半年后,为增加收入,他四处筹措资金,买了拖拉机运砂。再次创业的初期,陈伟星身兼数职,独自承担炒茶、卖茶、运砂、装卸等工作,内心满是对承诺的坚守,誓要还清债务。每凑齐一笔欠款,他便不顾路途遥远,亲自上门还钱,郑重地在记录本中划掉该条欠款信息。
春茶季价格波动,他时常日夜赶工,困了就掐手臂以保持清醒;因炒茶机质量问题导致50公斤干茶被退货,他积极与厂家沟通退还炒茶机,又四处借炒茶机日夜赶工弥补客户损失,维护信誉。为提升制茶技术,他还脱产到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学习3年。
6年时光,陈伟星省吃俭用,一分一毫地积攒,一笔一笔地偿还债务。终于,当他还清最后一笔欠款时,他爬上茶山对着旷野大喊:“我陈伟星终于又‘站’起来了。”这句呐喊,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回应,是诚信坚守的最强音。
茶香里反哺桑梓
如今,陈伟星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从自家2亩茶园发展到承包外村150亩茶园,茶叶品种不断更新,炒茶机也从手动变为自动,且有20多台。现在,陈伟星准备投资80万元引进成套数字化全自动炒茶流水设备,到时就可真正实现“茶青进干茶出”全自动化。
陈伟星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没有忘记社会给予他的温暖。每年春茶采收季,他都会吸纳80余名采茶工、2名炒茶工,并长年雇佣1名残疾人管理,年支付工人工资超50万元。他优先照顾同村40多名残疾村民,收购茶青时多给费用;陈伟星身为生产队队长,在春茶采收旺季,得知五保户发病,他立刻联系救护车,并在医院与家中奔波照料一个月;遇到村附近车祸,他赶到现场,联系救护车的同时,托举被困司机1个多小时,直至救援人员到来,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善意。
现在的陈伟星还是村里的网格员,多次被评为“优秀网格员”,政策宣传、邻里互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
在困境中,他以诚实守信为信念,坚守承诺,克服重重困难还清债务;在成功后,他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陈伟星的事迹被中国蓝、融磐安等媒体报道,个人也先后获得“磐安好人”“优秀专职山城管事员”“金华好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