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时光:都市慢消费里滋味长
记者 徐莹
“今天是姐姐10岁生日,我要和她一起做个漂亮的生日蛋糕。”昨天上午,3岁的婷婷和姐姐在市区一间烘焙工作室忙了3个多小时,从打蛋、搅拌到烘焙、裱花、装盒,终于完成生日蛋糕的制作。
在都市生活中,一股“慢下来”的消费风正悄然兴起。花三四个小时制作一块精油香皂、一个生日蛋糕,甚至亲手打造一枚订婚戒指,这些看似费钱又费力的手作体验,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消费选择。
昨天下午,在市区一家独立珠宝设计师工作室里,25岁的林雨和男友站在相邻工作台前,在设计师指导下屏息凝神地用小锤敲打银条。他们花4个多小时,亲手敲打出两枚订婚戒指。对戒设计大气,内圈各藏着一个二维码,手机扫码可以看到他们合唱《因为爱情》的视频。这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因注入时间和心意,变得无可替代。
像这样的手作体验课正在金华各处悄然生长:烘焙工作室里,父母带孩子亲手制作生日蛋糕,面粉与奶油成为亲情的黏合剂;香薰设计室中,情侣、闺蜜或同事一起调制专属精油皂、制作扩香器,精油香气裹着笑声被压入模具;创意花店内,学生、白领跟着店主学插花,做果篮、挂饰,体验从无到有的创造愉悦。
这些手作体验课程价格往往不低于直接购买成品,有的甚至更贵,但消费者乐此不疲:“我不是来买一件物品,而是体验一段经历、一份情感,一份可以骄傲地送给朋友的手作作品。”亲手参与制作的过程,提供的是流水线商品无法给予的参与感、掌控感和成就感。上手作课,市民真正消费的,其实是一段可触摸的时光。
手作课的流行不仅是消费端的需求变革,也是供给端在同质化竞争中的一次突围。越来越多工作室主理人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商品销售,而是转型为“课程导师+产品设计者+社交组织者”等多重角色。
主理人通过手作体验课与用户建立更深度的连接,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对主理人专业能力和审美品位的信任,后续更愿意购买相关成品甚至优质原料,并乐于成为主理人拓展新项目的尝鲜者、推广人和忠实顾客。“手作课是一个入口,让我有机会跟顾客建立更紧密的连接,信任一旦建立,延伸消费自然发生。”采访中,独立珠宝设计师阿梅表示,如今她的工作室约有30%的营收来自课程体验,顾客完成手作后常会顺带购买一些她设计、制作的成品。
“来店里上烘焙课的顾客还会购买店里的牛奶、面粉、黄油、可可粉、果汁和干果,拓展了我的业务范围。”市区一间烘焙店主理人李俊说,如今还有不少单位找她预订团体手作课。
在追求效率的当下,愿意“浪费”时间慢慢做一件事成了一种奢侈。手作课的兴起,折射出当代人渴望从机械重复中抽离,通过亲手创造确证自我价值的深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