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出租闲置相机“回点血”? 小心“有借无还”

记者 季俊磊

对许多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来说,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仪式,可动辄上万元的相机设备,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租赁相机逐渐成为兼顾“出片”与“性价比”的理想选择,不少持有闲置设备的用户也希望通过出租“回血”。但市区摄影爱好者小李的亲身经历,却给所有人提了醒:出租闲置相机背后可能藏着陷阱。

小李玩摄影多年,家里闲置着多台相机。不久前,他看到网上有不少人靠出租设备赚钱,于是动了心思,在某二手平台发布闲置相机出租信息,很快有人联系上门。对方自称是“摄影新手”,打算租一台相机带女友去海边旅行拍摄。

“我之前已经在别家付了定金,看到你的租金更便宜,还是想在你这里租。”对方的一番话让小李心里踏实不少。没聊两句,对方提出“平台沟通太麻烦,加微信聊细节”,小李没多想,当场就把微信号发了过去。

添加微信后,对方态度更显“诚恳”:一会儿发女友的旅行攻略截图,一会儿又主动提出自费喊跑腿拿货……小李渐渐放下戒心,最后选择主动送货上门。

当天傍晚,小李把相机装进原装包,送到对方说的小区门卫室,还特意拍了一张相机放在门卫柜里的照片:“东西放好了,记得及时取。”对方秒回信息,还发了个红包当“辛苦费”,小李没领,只想着“租客靠谱,比啥都强”。

让小李没想到的是,这场“交易”从约定还相机那天起,开始急转直下。按照当初约定,对方该在8月21日寄回相机,可小李左等右等都没有物流消息。之后再联系,对方消息不回、电话不接。意识到可能被骗,小李赶紧向市公安局金东分局孝顺派出所报案。

“二手平台租赁原本是盘活闲置资源的好途径,但犯罪分子恰恰利用许多年轻人风险意识不足、平台约束机制缺失的漏洞,以短期租约及押金骗取设备,得手后他们迅速转卖变现,导致物主财物两空。”办案民警傅虹钰提醒,出租或租赁贵重设备时切勿轻信“私下交易更划算”的说法,一定要通过有第三方担保、能约束双方权责的正规平台完成交易;线下交接时,最好选择公共场所,留存好交接视频或照片,一旦发现对方失联,第一时间报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