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8版:特别报道

三挺路夜市:三十载烟火里的百味人生

记者 钱旭升 文/摄

夜晚7时许,义乌三挺路夜市已是人潮涌动。数百米长的道路被上万盏彩灯串联成璀璨的“星光长廊”,各类摊位绵延铺开,各地特色小吃与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汇聚一堂,吸引中外游客穿梭其间。夜市两侧的稠州北路、工人北路上,交警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守护这份热闹与安全。

作为义乌历史最悠久的夜市,三挺路夜市已走过三十余载风雨。目前,夜市拥有800多个摊位,年客流量近千万人次,可谓义乌夜市中的顶流,是这座城市鲜活的文化地标与活力缩影。

沿着稠州北路步入夜市,头顶上方是造型独特且灯光绚丽的夜市招牌,醒目地写着“三摊路夜市”及英文“Santing Road Night Market”。

广西柳州螺蛳粉的独特酸辣味、贵阳糯米饭的油亮软糯、新疆烤羊肉串的滋滋焦香、陕西肉夹馍的馍香肉酥……美食香味扑鼻而来,来自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在此集结,构成一幅流动的“中国味道地图”。摊位前,食客们或站或坐,捧着热气腾腾的美食,在熟悉的滋味里消解一天的疲惫,慰藉漂泊的乡愁。

“就好这口家乡味,别处吃不出这个感觉。”从广西柳州来义乌经商的小李埋头吃着螺蛳粉,他基本每周都会来三挺路夜市打卡,只为这口热乎的念想。专程从东阳横店赶来的张伟,手里拎着一大袋烤串,笑着感慨:“早就听说这里的美食多且实惠,果然名不虚传,下次一定带家人来品尝。”

除了中国风味,夜市里还藏着不少“国际惊喜”,这些异国美食的摊位前时常排起长队,让食客足不出市就能“尝遍世界”。

穿过美食区,服装、日用品、玩具等零售摊位前也是人潮涌动。“100元3条裤子”“全场9.9元起”“玩具清仓大减价”等红色招牌在彩灯下格外醒目。除了中文,不少广告牌上还标有阿拉伯语、英语,摊主们热情的吆喝声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热闹的市井交响曲。

人群中,几名阿拉伯客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购买鞋子。在讨价还价环节,摊主拿出计算器。没过几分钟,两单生意成交了。

“你看这个包,漂亮吧?才80元。”来自埃及的Nidia是夜市附近一家阿拉伯餐厅的服务员,下班后经常拎着布袋来逛夜市。在她眼里,在三挺路夜市能淘到高性价比的宝贝,看人来人往,和摊主闲聊几句,更是一天中的解压时刻。

夜市的热闹背后,是无数创业者的坚守与打拼。26岁的邓美英来自云南,在夜市卖销魂鸡腿、土豆饼已有6年。每天下午5时30分出摊,第二天凌晨收摊,她的摊位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齐。“虽然累了点,但收入还可以,内心很踏实。”邓美英眼里闪着光,就想多赚点钱,把两个孩子培养好,再攒钱买个房子。

记者在三挺路夜市看到,像邓美英这样的年轻摊主还有很多:有人带着精致的手工饰品而来,有人做起融合创新的网红小吃,有人尝试用直播带货让夜市商品走向更远的地方……他们带着手艺与梦想,在方寸摊位上书写着奋斗故事。这些年轻力量的注入,让三挺路夜市从单纯的“买卖场”,逐渐变成充满烟火气与无限可能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