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八婺大地文韵绵长活力足

记者 孙媛媛 赵如芳 徐桢瑾

日前,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旅游区地区代表,亮相北京《辉煌的中国》主题展;5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陈丽俐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浙婺“梅开六度”;6月,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今年以来,“万年稻源、千载婺学、百工艺都”市域文化标识进一步擦亮,婺剧喜讯不断,文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金华不断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向高水平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持续迈出坚实步伐。

八婺文化标识持续擦亮

9月以来的几场雨,滋润了浦江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的大片水稻,已经泛黄的稻浪在阳光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公园东北角,上山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该馆将为上山文化保护研究和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新的平台支撑。

自2000年被发现以来,上山遗址的稻作、村落等万年文化惊艳了时光。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金华不遗余力地推进保护、研究、申遗、宣传工作。去年9月,上山文化内容编入全国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今年6月14日,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近年来,上山文化加快扬帆出海的步伐,相关展览和代表性文物元素在多个国家亮相。文明相通,交流互鉴。从远古走来的上山文化,正从钱塘江流域走向世界,讲述浸润着稻香的文明故事。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婺学既是浙学的重要组成,又是浙学的先声之一,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历史文脉赓续行动,深化金华文化研究工程,加强金华学派、婺州南孔文化、黄大仙文化等挖掘研究宣传。自全面启动2025年度金华文化研究工程以来,已出版《中国浦江剪纸研究》《吕祖谦<东莱博议>精华评注》,完成《汤溪鱼鳞图册整理与研究》等5个项目的资助。在推动文化项目研究的同时,迭代推进婺学(金华学派)、上山文化、婺州南孔文化、宋韵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金华辨识度的精品成果。

6月13日,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习基地揭牌仪式在东阳举行,这是国内首个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习基地。

金华是非遗大市,也是“百工之乡”。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非遗保护成果实现创新发展、创造转化,非遗也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目前,全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均居全省前列。共创立(创建)省市县三级非遗工坊185家,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达5万人,2021年以来,累计销售额300余亿元,非遗富民实实在在。

婺剧的舞台越走越远

今年以来,婺剧喜讯不断。

5月的上海万众瞩目,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一级演员、青年花旦陈丽俐获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浙婺“梅开六度”,激动人心。

青年演员有力量。今年,杨霞云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楼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戏曲演员会演(武戏)名单、被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的李烜宇、刘福明、楼依婷3名演员,在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分别获得主角奖、配角奖、新人主角奖,浙婺成为此次获奖人数最多的单位。

剧目常演常新是婺剧出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今年,婺剧《三打白骨精》凭借“博采众长 自成一体”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曲创作优秀案例之“戏曲跨剧种移植改编十佳案例”,并接连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参演2025昆山“百戏盛典”。

优秀演员和明星剧目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婺剧在送戏下乡、进社区、进校园之外,还先后赴宁波、上海、苏州、泉州等地开展交流演出,深受好评。此外,今年浙婺受邀远赴加拿大、玻利维亚、智利、匈牙利、奥地利等国进行海外访问演出,为2.2万人次海外观众带去精彩节目,获驻外使馆感谢信5封,进一步擦亮婺剧国际名片。

婺剧越走越远,文艺力量夯实跟进。浙婺已在兰溪市、武义县和金东区成立分院,让婺剧在一片片热土上创新传承。

文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辉煌的中国》主题展仅30个展位,双龙风景旅游区在全国各地的景区中脱颖而出,在首都展示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从创成国家5A级景区起,双龙风景旅游区的文旅发展就按下了快进键,今年有41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卧舟入洞”的传统景区正在转型升级,释放更多活力。据统计,今年暑期(7—8月)景区接待游客25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3%。

推动景区转型提质,是我市以旅游赋能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不仅全力支持义乌国际商贸城、横店影视城、双龙风景旅游区、婺州古城建设千万级核心景区,还助力更多景区向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靠拢,探索构建全域智慧旅游新模式。我市义乌、东阳、兰溪、永康、武义、浦江、磐安7个县(市)全部入围2025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围绕文旅融合,今年我市27个省文旅“双百”计划重大项目正蹄疾步稳向前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49.2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06.9%。其中,义乌市西门老街历史文化开发项目、东阳市文化艺术中心等9个省“千项万亿”文旅项目已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103.2%。

今年,我市文旅部门继续深化文旅营销推广,已举办原创歌曲大赛、乡村厨神争霸赛、大学生金华文旅采风等系列活动,打响“最金华”“义乌好好逛”等文旅IP,进一步提升金华文旅影响力,加快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