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PPT满堂灌取代教学板书?

“素课日”“屏闭”让师生间多一些有温度的情感交流

记者 叶骏 文/摄

“全程都是电子屏,PPT做得很精美,内容也很丰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看得出来是认真打磨过的。但这些都是预设好的,总感觉与学生的互动不是很自然,老师在跟着自己的节奏或做好的课件上课。”近日,在观摩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后,一名陈姓教师说,“其实,有些时候老师可以适当手写板书,多与学生来点真实情境的互动,而非被精心打造的课件牵着鼻子走。”

板书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教师的基本功。板书的书写与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也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书写榜样。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不等同于教育水平的现代化,在信息化浪潮中,如何平衡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该不该

取消电子屏上课

近年来,家长、社会对课堂电子屏的吐槽和抱怨颇多,相关话题不时被报道。

有网友向西安市市长建言,建议学校取消用电子屏上课,回归黑板,以避免学生用眼疲劳,降低近视比例。有深圳家长留言,建议小学生课堂教学减少使用电子屏幕时间;一条80后家长在家长会上拿着话筒呼吁“学校能不能把电子屏黑板换成以前的正常黑板”的视频,也曾在家长群里疯传。

对此,有眼科专家表示,电子屏是否影响视力由多种因素决定,不同电子屏的参数差异对视力的影响不同,电子屏的不同设置距离与单次使用时间长短也会造成不同影响。一般来说,不建议小孩持续注视电子屏超过15分钟。

据悉,从上学期起,杭州市江晖小学将周五上午设立为“素课日”——所有班级停止使用电子屏,老师不能使用PPT等课件。

“素课日”实施以来,江晖小学的课堂氛围发生了积极变化:数学课上,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公式的演算过程;语文课上,学生通过情境再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科学课上,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净水器”,并反复调整方案……该校副校长沈颉观察发现,板书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互动也更加深入,板书的逐步呈现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而不像PPT那样快速切换。该校教师的共识是:“板书应是课堂的主导,现代媒体则是辅助工具,只有在关键环节精准使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选择“屏闭”的学校不少,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衢州一所小学将选择权交给任课老师,老师们可以每周随机选一天作为“素课日”;湖北武汉一所小学为教室的一体机电子屏的后台植入“限时软件”,教师每节课累计使用12分钟后,电子屏幕就会自动关闭,直到这节课结束,屏幕才能再次开启;江苏南京一所小学将每月6日、16日、26日设立为“教室无电子屏日”,当日全体老师上课时关闭大屏。

课堂做“减法” 思考做“加法”

近年来,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先行省,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浙江省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数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半天“素课日”的做法引发广泛关注,一些人认为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有一些人质疑其是否过于形式化。

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就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学校教育根据需求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并规定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教学的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总教学时长的30%。

婺城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章立平从教30来年,见证了教学方式的多种变迁。他指出,现代课堂教学中,电子屏幕和信息化教学设备为课堂带来便利,但也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知识点,“PPT的动态展示确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的空间”。

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取舍存在困惑,导致知识点过度堆砌。不少老师都有着这样的直观感受,课堂上如果切换过多PPT页面,知识点一闪而过,过一会就容易忘记;而板书教学则能够逐步呈现知识的逻辑脉络,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深入学习。

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新世纪学校副校长滕俊玲从科学课教学的角度指出,现代教育媒体在展示实验细节、放大操作过程等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板书无法比拟的。然而,板书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板书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痕迹,是课堂教学成果的体现,学生跟随粉笔的节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内容。

金华市志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为明显,但学校从一开始就强调,老师一定要强化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不能被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绑架,希望老师能抓住、用好这个时代的前沿工具,遵循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校长华建勇指出,该校未明确推出类似“素课日”这样的举措,但同行学校这样的做法具有启发意义,“素课日”“屏闭”并非否定现代教育媒体的价值,而是希望通过按下“暂停键”让师生共同思考如何更高效地融合板书与现代教育手段,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思考在平时课堂中是否过度依赖现代媒体。

金东区仙桥小学校长方果认为,半天“素课日”是对数字化教学的一份冷静选择与思考。遵循教学本质与初心,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有效互动为基本,让数字化服务于教学,追求其适恰性、合理化,而非过度或取代。以倡导的方式给教育工作者提醒,任何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为我所用,不能代替师生之间有温度的情感交流。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谢琪指出:“传统教学与新技术不是做‘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单纯依赖PPT等电子课件开展教学,容易陷入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改革方向:板书主导 技术赋能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学的核心始终是师生互动与思维碰撞。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技术的应用,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参与学习、培养思维。特别是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教师书写、应用的规范性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书写榜样。

书法端庄秀丽,排版美观大方,通过三笔两笔的点染,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瞬间形神兼备,这些板书图文并茂,集专业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去年,永康市大司巷小学语文老师吕晓君曾因最美板书火出了圈,引发省媒、央媒关注,大家赞叹“语文老师还是一位绘画高手”“真是美的享受,学生怎能不爱上这样的课”。

吕晓君是一名青年语文老师,她告诉记者,每节课基本上有一半时间要用到多媒体技术,比如用投影仪投影课文或作业本,促进讲评理解。在这几年的课堂板书设计探究中,她初步摸索出板书“三阶助学”设计模式,即“课前助导—课中助学—课后延伸”,力求板书与课堂教学共构,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条个性化蹊径。“有一些教学重点板书肯定会更加直观,这是现代化技术不能替代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板书与PPT两者结合,是最有助于课堂教学提质的。”

金华市教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冯妙群说,在教育手段如此丰富的今天,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多媒体课件或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不管现代教育手段如何发展,板书设计情智强化性、师生互动性、生成动态性、结构支柱性和艺术审美性等优势依然存在,它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学板书是提升教学质效的一种“技能”和“艺术”,信息技术教育时代要复归教学板书,开展教学板书的教育训练,培育教师的板书能力;赓续“备板书”教学传统,重视板书的预先设计;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板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增强教学板书的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