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情深]
一口酥香
范泽木
我说的烧饼店位于老磐新线的路边,那个沿溪而建的狭长的村子叫窈川。新磐新线投入使用后,许多车辆不再过老路,然而这家烧饼店是一篇平平无奇文章中的瑰丽句子,总让人沿着错落的标点,想来一探究竟。
有些地方的烧饼含油量过高,过腻,吃几口就得用水解腻,这种体验感很不妙。有些烧饼则因为面粉搅拌不均,导致面皮里潜伏着许多疙瘩,叫人吃得小心翼翼。窈川烧饼的特点是蓬、脆,烧饼鼓起,有圆滚滚的憨样。吃的时候,先把烧饼挤出一个洞,待热气逃净了再下嘴,如果被热气“嗞”了一下,也没关系,过个十天半个月自然会好。所谓脆,对我而言,就是可以匀速地“咔嚓咔嚓”吃,不会遇到硬疙瘩。对于一个烧饼来说,硬疙瘩是拦路虎,就像冷不丁从公路上冒出来的不速之客。
我吃窈川烧饼应该算是有经验的。我把烧饼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贫瘠之地,另一部分是肥沃之地。贫瘠之地就是上文说的蓬起的部分,这部分不怎么沾馅,没什么油水,但也是被烤得最脆的地方。吃这一块,需要好牙口,匀速地咀嚼,不要嫌弃暂时的无味,待咀嚼了一阵子,香、脆以及隐隐约约的梅干菜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回味悠长。
所谓肥沃之地,是馅料积聚的地方,油水多得无处消化,即将要溢出面皮,使得面皮看上去油光发亮。爱吃肉的人一般拿起烧饼就往此处咬,有时甚至顾不上先排气,所以时不时被烧饼中伤。吃这一部分,酥脆的面皮与浓郁的猪油香、梅干菜香轮番袭来,让人觉得宛如行走于一面阳光一面阴影的峡谷中。
烧饼店一间店面,夫妻档,两口子都不太爱讲话,但不影响生意。窈川烧饼的主要客户是过路人。我小时候坐公共汽车时,见到过一辆车买21个烧饼的盛况。公共汽车走新磐新线后,许多开私家车的回头客,总要绕到村里买烧饼吃。邻近村的村民也是烧饼店的主力军,特别是家里置办大事的时候。10年前,我在老家造房子,请了泥水师傅和帮工。问他们吃什么点心?他们几个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烧饼一瓶啤酒就好了。”我去帮其他人干活时,吃的点心也是烧饼。
小时候我常到窈川赶交流,一碗土馄饨一个烧饼是标配,也是我对赶交流心向往之的原因之一。现在也经常要路过窈川,时间充裕的时候,进店吃一碗土馄饨,一个烧饼。我之所以叫它土馄饨,大概是想区别于那些带连锁性质的馄饨。土馄饨皮略厚,馅不多,包的时候先把馅卷起来,两边的面皮对折,用蘸水的筷子点一点后捏一捏。馄饨放在铁锅里用木盖盖着烧,装碗后撒上脆面皮和葱花,独特的香味四散开来。坐在店里吃一顿,就等于回了一趟家,心灵中的家,记忆中的家。
张嘉佳说:“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小王子曾说:“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它的某个角落隐藏着一口井。”生活的可贵之处,也许是疲惫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治愈你的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