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银发需求里的经济新动能

□董金姣

金华近130万老年人中,98.5%选择居家养老。老人的“家门口需求”,不仅是民生课题,更是一片正被激活的消费蓝海。面对22.57%的老龄化率,我市用资金撬动、设施筑基、服务创新的组合拳,把老人的日常所需转化为拉动消费、带动就业、培育产业的经济新引擎。

多元资金投入是破局第一步。不同于单一财政兜底,金华摸索出“财政提标、集体反哺、社会捐资、家庭参与”的筹资模式,让资金活水既稳又活。财政端,17万余名80岁以上老人每月60元的高龄津贴从不间断,今年已发放8537.69万元;针对护理员短缺痛点,200至800元的岗位津贴加技能竞赛3000元奖励,让养老行业从“没人愿来”变成“有奔头的职业”,仅持证护理员就形成近万人就业规模。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式成功撬动1.99亿元社会资金,民营资本纷纷入局社区助餐、适老化改造等细分领域,形成“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良性循环。

设施升级则为银发经济搭起骨架。金华避开“重新建、轻利用”的弯路,以“新建必配+老旧补建”让养老设施成为消费场景载体。62个新建小区按标准配建养老用房,与住宅“三同步”落地,这些空间成了服务枢纽,既方便老人,也为企业提供稳定据点;106个村社完成智能终端配置,11个康养联合体落地,带动智能监测设备、康复器械需求增长;助餐服务更成产业链推手,60个新建助餐点投用后,覆盖全市2598个村社,年服务3100万人次,催生出“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模式,仅市区一家助餐企业就吸纳50余名下岗工人,还带动食材采购、冷链运输等配套行业。

精细化服务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针对城区、山区推出8种助餐方案:义乌“互联网助餐平台”实现老人一键点单、30分钟送达,带动本地配送团队和技术平台成长;武义、磐安“民生大篷车”送热饭时,顺带打开山区土特产外销渠道。护理服务专业化更推动消费升级,依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培训的1.2万人次护理员,能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指导等高端服务,不少老人愿为定制服务付费,让居家养老从“免费兜底”转向“付费享品质”。智慧养老更添动能,一家科技公司开发的养老平台覆盖80%社区,年营收破2000万元,开辟出数字新赛道。

金华居家养老早已是“民生促经济”的样本。老年人的需求正化作银发经济的增长极,为共同富裕写下“以民生带产业、以产业促民生”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