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我市构建残疾人就业帮扶闭环机制

用“心”庇护 向“新”就业

记者 蔡文洁

“搬过来之后,大家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每个月还有1800元的工资,残疾人朋友在这里生活得很舒心。”56岁的王新建说起今年生活的变化,言语中充满喜悦。就在3个月前,他搬了“新家”,过上了领工资的日子。

王新建所在的源东乡残疾人之家,位于金东区源东乡半垄村,门口“扶残、助残、爱残”的标语醒目而温暖,这里共有48名庇护对象。“今年6月,区残联及源东乡党委与金义东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市社发集团等单位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建立助残帮扶性就业基地,为庇护对象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源东乡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施小英告诉记者,平时二楼有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如果愿意干的话,会有一笔额外的收入。“我们还鼓励有手艺的残疾人自己动手,有一位大姐的手工棉鞋就特别受欢迎,一双售价60元,上次去集市卖了20多双。”

源东乡残疾人之家创立于2018年,今年7月正式搬迁到新场地,并按照1∶8的专业服务配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康复指导。“我们为庇护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身体康复到心理疏导,从技能培训到就业辅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施小英介绍。

据统计,目前金华全市共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63家,庇护人员达4777人。其中助残帮扶性就业基地49家,累计帮扶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990余人。2022年以来,武义县、磐安县依托残疾人之家设立助残帮扶性就业基地,开展残疾人异地按比例就业试点工作,着力破解残疾人就业城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使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得到日间庇护的同时实现稳定就业。婺城区残联依托残疾人之家开设零工驿站,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实现“庇护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片”。今年,助残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被纳入省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第一批推广事项,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依托残疾人之家帮扶残疾人就近就业的同时,我市还着力打造“1+2+5”模式,即以政策扶持为核心,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高残疾人技能水平为目标,以自强典型引领、就业岗位发掘、培训项目开发、助残平台搭建、线上推广发布为抓手,打造残疾人就业培训闭环。

制定《金华市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办法》,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残疾人直播培训,拓展短视频运营、数据标注等新业态就业途径,全市残疾人直播创业年度营业额达1亿元以上。每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0场以上,开展就业援助月、共富交流会等特色活动,加强“线上+线下”双通道就业岗位推荐,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各类残疾人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056人,综合就业率达75.35%。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优方案,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展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渠道。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整合乡村资源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共同探索适合残疾人的就业新形态,全面建成覆盖全域、分层分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与培训体系,助力残疾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绽放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