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产业 强供给 优服务
义乌“电”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 龚喜燕
又到红糖飘香季。义乌市义亭镇第一锅红糖10月20日开榨,为期3个月的“甜蜜事业”开启。为保障红糖主产区红糖厂开足马力榨糖、制作红糖衍生品,近期,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义亭供电所陆续对红糖厂区供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开展特巡,及时排除红糖加工车间的用电安全隐患,并协助优化配电线路,为红糖加工产业基地以及糖农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和各项用电服务保障,助力富民增收。
“电”靓和美乡村,是“十四五”期间义乌电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五年行动计划,围绕电网建设、电力服务、绿色用能、产业转型等11个重点方面的39项细化内容建强农村电网和服务保障,助力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和美。”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电力作为“先行官”,要为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绿色转型、推进全民共富提供充足电能,在电网升级、智慧服务、产业帮扶等多领域赋能“充电”,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生活更好。
为美丽乡村注入共富电能
“以前夜爬德胜岩,路上黑黢黢的,现在登山游步道的路灯从山脚一路亮到山顶,夜游更安全,这段时间来爬山的游客明显多了。”家住德胜岩山脚下的村民老方去年退休后,隔三岔五就去爬山健身。从城里住回乡村,老方觉得日子过得更有味。“现在村里越来越好,不仅有商业街、民宿、农家乐,停车场近期正在安装充电桩,方便更多游客来村里游玩品美食。前两天后宅街道的重阳新风尚民俗活动也在我们村里举办,可热闹了。”
登高胜地德胜岩是“大李祖”共富联盟的重要一站。为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北苑供电所赶在今年国庆前夕,为德胜岩游步道以及方塘等大李祖片区多个村庄完成景观亮化工程,用璀璨灯光点亮美丽乡村。
从村庄环境整治到精品村建设,再到美丽乡村,李祖村蝶变的背后,有义乌电力人的默默付出。无论是最初的村庄微改造,还是服务各种业态、布局新能源设施,乃至家门口的电力服务驿站,义乌电力均全程护航。如今,李祖村不仅配备义乌首座未来乡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5G+天眼”,更有厨房“电能替代”、广场夜景灯光闪烁,连电表箱都成为村中一景。村庄更靓、创客更多、业态更活、家底更厚、前景更美,人气指数持续飙升。
从昔日的“水牛角村”到“明星村”,从一村富带动周边片区共同富,以李祖村为核心,联动岩南村、稠岩村等周边8个村形成的“大李祖”共富联盟正在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村级治理、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
今年以来,义乌电力已为该片区多个大项目提供电力方案和配套电源,包括景观亮化、配建充电桩等,主动配合特色产业、文旅配套,全力助推共同富裕、城乡融合。
大李祖片区是义乌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十四五”期间,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农村实际用电需求,义乌不断加大农村电网投资力度,提高农网设计标准,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在保障农村电网稳定可靠的同时,积极助力新农村做大做强美丽经济、共富事业,近5年新增66个新时代电气化村,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站点146个、充电桩926个,并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和美丽乡村“精品台区”建设,打造李祖、陇头朱、龙回等一批义乌新农村电力示范样板,在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新农村图景上不断发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打赢“临代正”整治攻坚战
近年来,义乌大刀阔斧实施农村有机更新,开展整村拆迁安置、农村旧改项目。更新过程中,普遍使用临时用电,但受农村建房施工周期进度不一、规划设计考虑不充分、配套设施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有些旧改村庄入住后,未完成正式用电改造,由此产生“临代正”问题。
“‘临代正’用电安全隐患较多,除了线路过载、电压不稳,有的村还存在私拉电线、乱拉乱接等情况。”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村民来说,“临改正”不仅用电安全更可靠,电费支出也更省。但因电力配套设施与房屋建设未同步规划建设,后续改造面临诸多难题,需多方合力解决。
去年4月,该公司协同地方政府、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永临结合”、分区接收等措施,确保应改必改。
廿三里街道东莲塘村是“临代正”问题典型村,该村旧改采用“高低”结合、商住一体模式,临时用电历时3年,“四个多”问题突出。“一是电费多,临时用电每度要8角多,改用正式用电能省3角多;二是安全隐患多,电力设施安全距离不足,容易触电;三是停电多,夏季用电高峰期,室外变压器、电线容易跳闸着火;四是私拉乱接多,‘三线搭挂’形成空中蜘蛛网,不安全也不美观。”上述负责人说,东莲塘村提出用电改造需求后,综合考虑该村产业布局、用电需求等情况,将该村变压器总容量由原先的630千伏安扩大至3630千伏安,整治工程仅用时2个月,抢在夏季用电高峰前完工,彻底解决“四个多”问题。
在地方政府、镇街和村居的多方合力下,义乌电力成立专班,针对问题村面临不同的用电情况,在项目申报、现场勘察、出资界面等方面明确相关标准,同时制定供电优化方案,将临时用电与永久用电配套工程一体规划、设计和施工,“永临结合”、一村一策,推动村庄改造降本增效。
去年,义乌顺利完成124个“临代正”村庄整治,惠及1.85万户农户,每年节约电费约1500万元。在前期整治经验积累和总结基础上,义乌在全省率先出台旧村改造电力配套设施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根治“临代正”问题,多次获中纪委督导组、省纪委监委领导的调研肯定。
织密乡村供电服务网
“我家有6口人,能享受‘一户多人口’电价吗?”近日,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电力客服中心后台服务人员接到何女士通过稠江街道龙回云服务点打来的视频电话,“面对面”回复“一户多人口”电价政策以及办理流程,获得用户五星好评。
据悉,这是义乌电力在2022年践行民生实事项目、依托三级供电服务网络建立的“驿电通”云服务平台。通过在电力驿站(便民服务点)设立服务点,用户只需通过平台上设置的“一键呼叫”按钮,就可以视频直连后台服务人员,询问电表新装、峰谷电办理、电费咨询等各项涉电服务。该服务平台还提供义乌话服务,让偏远地区的农村老人实现“办电不出村”。
近年来,义乌做实做深农村电力服务,不断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电力服务体系,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电力驿站+供电所”三级服务模式,开展以“一村一电工”为特色的乡村电力表后服务以及“村网共建”电力便民示范点建设等,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供电服务与政务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经验,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将电力优质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佛堂镇鲁雅村是义乌首个“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无论是用电咨询、电费缴纳、报装接电,还是票据领用、光伏并网服务等,村民都能在服务点“随心办”。自2023年6月以来,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已与佛堂、稠江、北苑、义亭、大陈等镇街签订“实施村网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框架协议,主动将供电服务网格融入基层政府网络,不断织密乡村供电服务网。
同时,积极破解电力表后服务难题,利用各村便民服务中心的“电力驿站”以及乡村电工队伍,推行“一村(社区)一电工”专业化表后服务,引导社会电工参与电力设施安全运维,规范收费标准,实行“一村一码”,并在“浙里办”全省首批上线“电力表后报修”微应用平台,将村民家中故障报修与农村安全用电知识普及相结合,让村民用电无忧。
如今,义乌已构建“台区经理+便民服务点办事员+电工”的“1+N”供电服务网格,实现表后服务队全域覆盖,编织起一张各级网络数字高效协同、供电服务表前表后同网同质、弱势群体免费用电运维的城乡融合电力服务网,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电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