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孩子“童星梦”? 当心捷径变陷阱
记者 陈缘萍
“这孩子眉眼周正,但发际线偏高,肤色也深了些”“点亮灯牌,资深经纪人帮你仔细把关,判断孩子是否具备进娱乐圈的潜力”“想出名一定要趁早,年纪小,试错成本低”“还剩最后5个名额,错过只能等下次”……近日,“童星选角”直播间赚足家长眼球,暴露儿童演艺行业乱象。
尽管多家主流媒体的曝光促使相关直播间被关停,但其他形式的“童星选角”仍在进行,在社交媒体上往往打着“儿童成长规划师”“童星经纪人”名号,在发布的“小演员投稿”点评中使用诱导性话术。一些视频下方有数万条评论,几乎都是家长主动上传的孩子照片,并配上“求老师看看我家孩子”。
来自义乌的家长李女士向记者透露:“交了9500元拍了一部短剧,效果还不如自己拍的。”有家长爆料,去现场试镜后,才被告知“平均一句台词1000元”。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千里迢迢赶到横店拍摄现场,发现只有一块绿幕布……不难发现,各类“童星选角”存在工作人员资质认证、承办公司合规性等爆雷点。
业内人士:
网络选角噱头大于机会
金华本地一家演艺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直言:“靠收费‘给机会’模式大多不靠谱,利用家长期待牟利,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一些家长交了钱后才发现没有实质性收获,想退费却难上加难。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与儿童演艺经纪合同纠纷相关的民事诉讼已超1600条。
义乌一名童星(参演多部影视剧)的妈妈告诉记者,儿童演员的市场需求有限,所谓“直播间内推”在业内几乎不被认可,“机会更多取决于孩子自身特质和过往作品”。她提醒家长,正规经纪人都会签订合同,家长对合同内容要有警惕心。
“现在网络发达,但好多信息噱头大于实际机会。要是孩子适合走童星这条路,家长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展示孩子的独特特质,把流量与机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机遇才会找上门来。”金华一名童模机构老师说。
专家建议:
切勿盲目推孩子入行
“童星选角”为何如此火热?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华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毛晓波表示,一些家长深陷童星选角,本质是拔苗助长,试图通过孩子实现自身成就感,甚至将演艺圈视为学业竞争之外的另一条赛道。这种心态源于家长的“童星滤镜”与育儿焦虑,他们既对孩子的特长培养抱有期待,又有“早成名早受益”“弯道超车”的教育焦虑,在“万一有希望”的侥幸心理驱使下,忽视行业现实,真正能脱颖而出的童星凤毛麟角,且正规选角几乎不以点亮灯牌或缴费为前提。
毛晓波说,家长若带着这种心态盲目推动孩子入行,不仅易让童星梦沦为骗子的“提款机”,过早让孩子接触复杂的演艺圈,还可能导致其性格成人化,对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他建议家长秉持接纳包容的态度,理性看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无可厚非,但应建立在尊重孩子意愿、符合家庭实际的基础上,而非被一夜成名的幻想裹挟。比起模糊的明星潜质,孩子的健康心态、综合素质才是更珍贵的成长财富,孩子的成长之路理应少些套路、多些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