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财经民生

我市为200余名残疾人免费适配智能仿生假肢

记者 蔡文洁

“左脚向前、右脚向后、半蹲……”10月30日上午,在金华德仁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指导一批刚装配了智能仿生假肢的残疾人进行适配训练,完成迈步、踢腿、转弯等动作。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今年,浙江持续加大科技助残公益项目力度,计划为全省2000名残疾人适配智能仿生假肢。在政策扶持下,符合适配条件者可免费适配一条由强脑科技研发的智能仿生假肢,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免费适配项目启动后,我们迅速落实,发出招募通知,年内计划为至少214名残疾人朋友完成适配。”市残联康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9月初发出招募开始,2个月已为全市180多名残疾人完成取模和适配工作。

当天上午,家住金华开发区秋滨街道的陈炳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现场进行假肢设计与模型提取工作,顺利的话一周后他就能拿到智能仿生假肢开始训练。“残联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告诉我有这个活动,我立马就报名了。免费适配,自己不用出一分钱,真是利民好政策。”

记者了解到,和传统假肢不一样,智能仿生假肢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感知用户的运动意图,主动配合完成弯膝、迈步等动作,并支持使用者独立完成上下楼梯、走坡道等复杂运动。“相较于传统假肢,智能仿生假肢更稳定,更安全。”德仁康复辅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双兰介绍,大部分残疾人安装的传统假肢上坡不能交替,下坡控制不住,容易出现打软腿摔倒的现象,智能仿生假肢能更好地模拟自然步态,让使用者更自如地上下楼梯、行走坡道。

智能仿生假肢适配流程涵盖排摸、评估、取模、装配、适应训练等多个环节,历时较长。为此,市残联和德仁康复辅具有限公司不仅提供上门服务,还推出免费住宿和培训活动。“残联统一安排车辆接送残疾人,只收30元一天的伙食费,其他费用全免,等学会使用了再回去。”邵双兰说,该项目还提供后续质保服务,解除使用者的后顾之忧。

“适应了一天,现在动作自然多了。”来自兰溪市水亭畲族乡的蓝国光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装配了最新的智能仿生假肢。“我以前使用的是传统假肢,已经有10多年时间了,行走很僵硬,踢到东西就容易打软腿,上下楼都得扶着楼梯。”蓝国光说,如今他视力不好走路更吃力,智能仿生假肢给了他更多的安全感。

“这是我市推进科技助残、提升高科技辅具适配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首批50多名智能仿生假肢使用者已陆续装配假肢,进入适应训练阶段。市残联将持续做好后续服务,及时回应适配者诉求,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智能辅具保障机制,让更多肢体残疾人享受“无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