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调”成历史
联防联治书写兰江跨界治理新答卷
本报消息(见习记者 杨昊天)近期,兰溪市女埠街道的兰江岸边,杭州市与金华市的“河长”们开展跨界联合巡河,现场检查兰江水质、水葫芦漂浮物清理等情况。这是两地首次开展“河湖长+检察长”联合巡河,困扰兰溪市跨界河湖多年的“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调”难题,正通过这一制度创新迎来破局之道。
从各自为战到联合巡河
“以前上游漂来的漂浮物堵在交界线就‘卡壳’,两边协调半天才能动手。”兰溪市河湖长制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着江面介绍,现在通过联防联治机制跨界治理,已累计清理跨界漂浮物42吨。作为杭金两地母亲河钱塘江的支流,兰江曾因行政区划壁垒,加之水流贯通、上下游相互影响的特性,陷入水质级别波动不稳、难以持续向好,且污染溯源跨区扯皮的困境。
改变始于区域协同机制的破局:兰溪与金华开发区、龙游、建德等地签订合作协议,不仅延续了以往的合作基础,将水质联合监测、污染应急处置等多项责任“打包共担”,更在“联巡、联防、联控、联治”的“四联”机制基础上,首次将检察机关纳入河湖治理体系,以前河长抓治理,遇到“硬骨头”只能层层协调,现在检察官介入公益诉讼,用司法保障让河湖治理真正落地,形成“属地负责、区域协同、司法保障”治理格局。
这种“行政履职+司法监督”的双轮驱动,在协作中已显成效,目前,兰溪市已实现跨界河湖协同共治全域覆盖,在全省跨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中连续9年优秀,成为金华唯一“全优生”。
从有名有实到有力有效
走进兰溪市河长办,墙上的“作战图”标注着境内流域各县级河长的责任区段,12名县级河长、58名乡级河长、262名村级河长,搭配52名河道警长和20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织就了一张覆盖兰溪市全流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县级总河长带队开展巡河6次、县级河湖长带队开展巡河巡湖20次,今年已召开河长专题会议17次,签发总河长令2个、县级河长令3个,督办解决24个重大问题。”工作人员点开系统后台,1.1万次常态化巡河记录、1500余个涉水问题闭环处理流程清晰可见。
夕阳西下,兰江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的“码头来信”咖啡馆里座无虚席,游客们透过落地窗欣赏江景,殊不知这里曾是脏乱差的码头堆场。“水质好了,环境美了,人气自然就来了。”店主的笑脸,是治水红利的生动注脚。如今,兰溪正将河湖治理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结合,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业兴”的幸福河湖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