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8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财经民生

东阳木雕

千年技艺迈向千亿产业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记者 包涵

在东阳,木雕不仅是一门传承千年的手艺,更是一项根基深厚的特色产业。近日,东阳市木雕家居产业协会成立,加之《关于进一步促进东阳市木雕竹编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地实施,这项入选浙江省首批十大历史经典产业的技艺再添发展动能。目前,东阳市集聚木雕家居企业1332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全产业链总营收达887.3亿元,正稳步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创新破局

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面对市场变化与时代需求,东阳木雕竹编家居产业正以创新为引擎,实现从传统工艺向现代产业的变革。

东阳组建木雕创新联合体,构建“两体两院”协同平台,推进6项省地协同重大科技项目,聚焦参数化生产线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关,计划3年内突破7项核心成果。

明堂红木等企业积极推动木雕工艺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全力开拓新兴市场。明堂红木总经理张向荣向记者介绍:“我们开发的两款可移动木屋,在传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基础上,叠加了100多项现代技术专利。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造’理念,既完整保留了东阳非遗木作的独特纹理与质感,又具备即装即迁、灵活适配的优势,既能稳固矗立在营地草坪,也可快速迁移至景区湖畔,现场组装仅需4小时。”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助力下,该企业引入标准化生产线,为每件构件赋予专属“数字身份证”,彻底摆脱传统木构依赖匠人经验拼搭、依靠临场判断调整的局限,成功完成从手工定制到技术量产的关键转型。

与此同时,不少工作室深耕木雕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其中,梵沐记表现尤为突出,其开发的木雕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梵沐记创始人、木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浩归说:“我们团队原创设计的木制刮痧板、气垫梳、木梳、按摩器等产品,客单价稳定在200元—300元。”此外,当地木材交易中心正加速建设,规划打造1万平方米保税仓,构建集进口、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大宗商品平台,剑指2027年实现60亿元木材交易额的目标。

引凤筑巢

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

产业活力源于人才。东阳致力于构建从大师到青年学徒的宝塔式人才结构,确保技艺薪火相传。

“东阳木雕要传下去,既要靠大师引路,更要让年轻人愿意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说。目前,东阳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为发挥其引领作用,当地推出师带徒补助政策,国家级大师带徒每月可获800元补贴,每名大师最多可带3名徒弟。

院校培育与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木雕小镇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开设工艺美术大师精英班,推进中高本一体化培养。针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补贴政策更具吸引力:本科毕业生从事木雕工作每年可领3.6万元,高职、中职毕业生每年补贴分别为2.4万元、1.2万元,补贴期限为3年。目前,东阳已构建起“大师引领、院校培育、青年接力”的完整人才梯队。

政策护航

全链条赋能产业升级

政府精准扶持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企业营收首次突破2亿元可获100万元奖励,研发文创产品最高奖10万元,这些政策给了我们扩产创新的底气。”一家红木企业负责人说。

最新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东阳市木雕竹编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一套全方位扶持体系。政策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企业营收上台阶、保持增长、自主创新设计、开发文创产品等均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单家企业年度奖励最高可达200万元,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作为全国木雕家居主产区中唯一拥有3个“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城市,东阳已有25家企业41个产品通过品字标认证,55家企业获“东阳家具”集体商标授权。东阳市政府还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等展会,仅今年就为参展企业争取展位补助48万元,助力企业拿下“百鹤杯”金鼎奖等多项荣誉。

从精雕细琢的传世之作到动能澎湃的现代产业集群,从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到源源不断的青年匠人,东阳木雕这项古老的技艺,正通过不懈的创新突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有力的政策引领,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