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共建 运营共生共荣
全国传统村落保护会议上“兰溪经验”获认可
见习记者 杨昊天
近期,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培训班上,兰溪分享了可复制的“兰溪经验”,介绍通过串联村落、构建集中连片格局的保护开发模式,破解保护碎片化难题。
此前,兰溪市传统村落保护受“单兵作战”局限,存在碎片化、联动不足等问题。为此,当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核心理念,以三大关键举措系统破局。
绿道水系互联率先打破空间壁垒,为格局构建打下生态基础。兰溪整合明清古道资源,规划建设串联诸葛、芝堰等重点村落的绿道网络,河长制下沉至村级,保障村落水系畅通,打造“山水林田村”有机生态共同体。如今,兰芝风情线、兰诸风情线等绿色慢行系统已成形,游客沿着绿道可一站式探访古桥、古民居、古水系。
同步推进人居环境共建,夯实保护利用的硬件支撑。围绕“古村宜居”目标,兰溪统筹实施污水管网改造、管线入地、古建筑修缮等工程,建立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跨村共享机制。近3年来,该市累计投建29个集中连片保护示范项目,总投资达2.4亿元,完成6万余平方米古建筑修缮。如今,诸葛、芝堰等核心村落古建保护完好率均有提升,居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现“黛瓦白墙依旧在,现代生活进古村”。
运营共生共荣,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兰溪构建“1+3+N”的全民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体系机制,推动保护经验、运营人才、客源市场等资源要素流动共享;探索建立村集体收购产权并实施经营的机制,鼓励村民以古建筑产权入股或参与保护管理获取收益。游埠镇修缮利用传统建筑,以“摄影+美食”“文旅+美食”为抓手,打响“江南第一早茶街”品牌,带动集镇周边30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0余万元;“诸葛模式”的跨村输出同样亮眼,不仅实现本村宗族文化活化,更推动该模式在芝堰、渡渎等一批传统村落中落地生根,带动培育本地特色产业与文旅项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