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金开新闻

文化特派员激活文化产业链

本报消息(记者 吴璇)“对于文化产品设计这块,我想了解村里还有什么想法吗?”“我们觉得这次的设计方案比较新颖,图案选择和设计都很接地气”……近日,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的文创产品逐一敲定,这让市级文化特派员王潇很高兴。

去年以来,王潇以深入挖掘寺平古村文旅内涵为核心,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链接各类文化资源,致力打造“砖韵银梦·国风药韵”特色文旅品牌。“寺平村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明清古建筑群、砖雕技艺和银娘传说。”王潇说,砖雕是寺平村古建筑群的一大特色,来过寺平的游客都对砖雕技艺印象深刻。为了能让游客把砖雕带回家,王潇积极推动村校合作,与浙师大设计创意团队达成合作意愿,以砖雕元素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让砖雕能“动起来、走出去”。

“在寺平村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中,都有我们文化特派员的身影,真正做到了跟村‘两委’、村民打成一片。”寺平村村委会副主任戴冠峰说,在文化特派员的推动下,村里的沙龙和研学重新活跃了起来,其中研学项目已累计接待中小学生2500余人次,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服务团队,实现项目收益90余万元。

在金华开发区,像王潇这样深耕基层的文化特派员还有不少。市级文化特派员刘青青聚焦罗埠镇塘头郑村的文艺队伍建设,发挥自身优势,编排舞蹈《村嫂摄影队》参加2025年全国“四季村歌”浙江示范展示活动暨浙江省“村歌村舞”展演活动;市级文化特派员韩燕在苏孟乡志和社区定期举办婺剧表演班、民乐班、婺韵广播操培训班,组建3支社区文艺团队;在洋埠镇青阳洪村,市级文化特派员胡志飞将金华道情、板凳龙等非遗项目融入研学课程设计,开发“古法造纸”“芦苇画制作”等实践内容,培养基层文化传承人。

自去年5月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创新开展文化特派员工作以来,金华开发区积极响应,选派了一批具备高水平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的人员奔赴基层一线。目前,金华开发区共有市级文化特派员4人、区级文化特派员4人,他们活跃在该区8个乡镇(街道),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谋划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项目,多点开花,收获连连。

接下来,文化特派员们将继续从摸清服务需求、送好优质服务、种起长久文化、立好特色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当好文化品牌的策划员、文化资源的传承员、文化人才的指导员,争取一个人带动一批人、一个项目链动一批项目。同时,深挖结对村特色文化内涵,谋划一批文化项目,建设一批打卡点,策划一批爆款活动,持续奏响金华开发区乡村振兴事业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