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 三团聚力 三式破题
我区积极探索家事纠纷“一站式”解决
□记者 严昭睿
家事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康,一头连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区扎实开展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综合服务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力量,以“三级联动、三团聚力、三式破题”为抓手,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以家庭“小平安”助力社会“大平安”。
阵地升级
构建家事服务“进一门”
盛夏的金东,阳光灼热,在多湖街道万江社区芬芳工作室里,一杯清茶却让燥热与矛盾一同消散。步阳华府小区居民叶女士轻抿一口茶,眉间的愁绪渐渐舒展。3个月前,她曾满脸焦虑地走进这里——女儿逃学、早恋,丈夫情绪失控斥责,父女关系降至冰点。如今,在社区“社工嫂”和“嫂子帮帮团”的温情陪伴下,一家人通过“茶桌调解会”重拾对话。“茶香里聊家常,心结自然就解开了。”叶女士笑着说。
探索远不止于“一杯茶”。今年以来,我区扎实开展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综合服务试点工作,创新“3+3+3”服务机制,整合家事信访、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8类服务功能,实现家事纠纷化解上下贯通、服务一站到底。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上报家事纠纷2004件,化解1994件,平均化解周期缩短30%。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在全区12个镇街358个村社家事‘一类事’服务站(点)全部嵌入镇治理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家事服务专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家事一站式受理服务窗口全覆盖。”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慧来介绍,全区已成功设立1.2万个家事观察哨、招募28名家事公益律师、培育150名家庭教育公益讲师,推动426名爱心妈妈与277名困境家庭结对,“专业+专职”家事纠纷调解专家团队的组建,为家事纠纷化解增添强大力量。
力量整合
形成家事纠纷“一体系”
“最近过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什么烦心事。”日前,孝顺镇家事调解员陈淑霞到张女士家中回访。这句话瞬间让张女士红了眼眶:“要不是淑霞一次次上门,我早撑不住了。”
身兼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双重身份,孝顺镇家事解忧团成员陈淑霞一直热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不久前,育有一儿一女的张女士向陈淑霞求助,称她和丈夫因对女儿的教育理念有分歧,矛盾尖锐。通过“背靠背”调解模式,陈淑霞分别倾听张某与其丈夫罗某想法,发现双方感情基础仍在,症结在于教育方式与家庭沟通。
了解情况后,孝顺镇府东社区家事纠纷调解团队迅速介入,启动“小圆桌”家事治理模式。陈淑霞引导张女士改变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也向罗先生细数其妻子付出,让夫妻互相体谅。经多次调解,罗先生深刻认识到错误,并积极参加府东社区“小星星护卫队”创新打造的智慧父母课堂。
为破解家事服务专业不足等难题,我区整合多领域力量组建“家事解忧团”“家庭教育志愿讲师团”“爱心妈妈帮扶团”三支特色团队,通过专业化培训、公益性服务和精准化帮扶,构建起暖心服务矩阵,推动家庭矛盾化解从“经验主义”向“专业赋能”升级。
服务前置
盘活家事治理“一盘棋”
家事纠纷要“查”在日常、“防”在经常。我区聚焦社区网格这个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对排摸到的重点家庭实行“1名专职调解员+1名妇联执委+1名法律顾问+1名心理咨询师”结对服务,充分发挥网格员、社工、妇联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前哨探头”作用,组成“巾帼观察哨”,及时排查辖区居民情感生活等问题,推动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不久前,多湖街道东华社区工作人员在例行走访中得知,柏某、林某夫妇因教育问题产生矛盾,面临离婚危机。在这种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小宇(化名)心理受到了极大冲击。社区立即启动家事纠纷调解机制,辖区派出所、妇联及心理咨询师等力量介入,开展家事“一类事”综合服务。经多次调解,夫妻关系得以改善,孩子情绪明显好转,家庭氛围呈现向好的趋势。社区后续定期进行回访,关注当事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