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于好笈:古街炉火旺 烧饼香里续传承

□记者 金灿灿

从坡阳古街的脸谱墙入口往里走,青石板路蜿蜒处,一家名为“于氏烧饼”的小店静立其间。店门墙面上,那张酷似日历的海报格外醒目——正中央“烧饼油条”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侧“师承仙桥王日顺 本地早餐首选店”的字样,悄然诉说着这家店铺的渊源。每日清晨,桶炉里腾起的焦香便顺着古街蔓延,勾着食客们寻味而来。

推开吱呀作响的老式木门,店内陈设简朴却透着烟火气:几张原木方桌沿墙摆放,右侧出餐窗口内,一只木桶烧饼炉、两块用得发白的木质台面、一口滋滋作响的油锅,构成了制作烧饼油条的“黄金三角”。店主于好笈埋首案前,指尖翻飞,切面团、擀面皮、包馅料一气呵成,随后蘸水,将面饼逐一按进桶炉内壁。几分钟后,酥脆的烧饼出炉,夹入现炸的蓬松油条,再配上一碗咸香可口的豆浆——这套刻在金华人DNA里的老味道早餐,便在他手中新鲜出炉。

上午9时过后,客流稍歇,于好笈才得空擦拭额头的汗珠,与记者聊起过往。“14岁那年,我在仙桥王日顺号(现王红满号)老店当学徒。”他语气里带着对师门的敬重,“4年里跟着师傅守炉台,从揉面发酵到控温贴饼,每道工序都要仔细,就为了留住那口地道味。”18岁自立门户开起烧饼店,之后两年后虽转行做过红印馒头,他却始终没放下做烧饼的手艺。2018年底,在师傅的授权下,他带着王日顺号的招牌入驻坡阳古街,“开张半年后生意就非常稳定,每到周末就排起长队,老顾客都是闻着味儿来的。”

然而2021年经营状况不佳,店铺客流锐减,他不得不搬离另寻出路。直到2024年,在岭下镇和古街运营公司的盛情邀约下,他又带着一身手艺重回故地。“回来后老顾客找来了,新客人也被这香味吸引来了。”于好笈笑着说,“品牌是底气,但味道才是根本。”为了守住品质,他和妻子每日凌晨3时便到店筹备:夏天要掐准面团发酵的分秒,避免温度过高发酸;烧饼夹馅坚持只用盐和葱花提味,鲜肉葱饼的肉馅必选当日新鲜猪肉,油条、豆腐脑、豆浆全是现做现卖;烧饼用老式桶炉炭火现烤,激发出食材本身最鲜美的滋味。这份执拗,让食客们甘愿从江东、澧浦等地驱车前来,还有不少顾客从市区专程来打卡,周末单日售出“烧饼+油条+豆浆”三件套可达两三百份。

如今,店内五套木质桌椅在早餐热门时段显得捉襟见肘,于好笈正琢磨着在店门口增设简易餐位,“想让大家吃得舒坦些。”谈及店铺未来发展,他没有宏大的规划,只是望着炉中跃动的火苗说:“就想守着这口炉,把小时候的味道做给更多人吃。”当古街的微风拂过檐角,桶炉里的烧饼仍在滋滋作响——这不仅是一门手艺的坚守,更是一位餐饮人用烟火气续写的乡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