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副刊

写给外婆的一封信

□董亮

亲爱的外婆:

大暑节气,窗外下起了暴雨,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恍惚间想起您总爱在树下铺一张小席,摇着蒲扇讲老故事的样子。今天提笔时,忽然发现那些曾觉得琐碎的叮嘱,像糖霜一样慢慢化在了记忆里……

记得您最爱在夏夜里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蒲扇摇动的风里带着艾草的味道。您说天上的星星都是故人的眼睛,看着地上的亲人。那时我总爱数您脸上的皱纹,一条条像田埂般纵横交错,却不知每道沟壑里都藏着您走过的风雨。现在想来,您讲述的每个故事都是您人生的注脚,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是您用一辈子熬出来的糖浆。

您总能把最苦的日子过出甜味来。记得您说过,六零年闹饥荒时,全村人都饿得浮肿,您却能在野地里辨出能吃的野菜,把榆树皮磨得细细的,掺在玉米面里蒸成窝头。您笑着说那时最盼下雨,因为雨后林子里能多采些蘑菇。男孩子调皮,裤子总穿了就破,我至今记得您坐在缝纫机前的样子,昏黄的灯光把您的影子拉得很长,缝纫机“哒哒”的声音像一首催眠曲。您说:“日子再难,针脚也要走得整齐。”这句话,后来也成了我面对困境时的座右铭。

您教会我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您握着我的手腕教我打蛋,说要用筷子划“8”字,这样蛋液才会起泡。油锅冒烟时,您突然把我往后一拉,热油溅在您的手臂上,烫出一串红点。您却笑着说:“不碍事,外婆的皮厚。”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什么是无声的爱。现在每次做这道菜,我都会想起您站在灶台前的身影,想起您说的“火候要稳,心要静”。

去年回家,看见您坐在门槛上剥豆子。阳光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您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您的动作比从前慢了许多,一颗豆子要在指间转好几圈才能剥开。我蹲下来想帮忙,您却推开我的手:“外婆还能动,不用你们操心。”您的倔强里带着骄傲,就像您总说“能动就不要闲着”。可是外婆啊,您知道吗?看着您佝偻的背影,我的心像被揉皱的纸,怎么展都展不平。

您总爱收集各种瓶瓶罐罐,说“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小时候我不理解,现在才懂那是饥荒年代留给您的印记。您用皱纹纸包着的零钱,补了又补的袖套,舍不得扔的旧日历,都是您对抗岁月的武器。这些习惯刻在骨子里,成了您生命的一部分。

最近我常做一个梦:我变回那个小男孩,趴在您的膝盖上听故事。您的声音忽远忽近,我想抓住却怎么也抓不住。醒来时枕巾湿了一片,这才惊觉,最珍贵的时光,原就在那些我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里。

纸短情长,想说的话总被北风吹得七零八落。您常说“人活到尽头时,手心里的老茧就是最扎眼的勋章”,如今我终于懂了——您用半生坎坷为我攒下的星光,足够照亮我余生的每一场雪。

保重身体,等春节的饺子皮儿再重擀一遍,又可听您唠叨"别总穿糖纸似的薄袄"。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