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副刊

在天堂树下望见成长的力量

□张鹤

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写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以11岁女孩弗兰茜一家为主角展开,以朴实的文字平缓地讲述一家人如何在贫穷的生活中坚强、乐观地活着,不甘认命,最终改变人生。这本书里没有跌宕曲折的剧情,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的真实与人性的光辉。跟着小小的弗兰茜一起走过那个艰辛的童年,在成长中共同迎接希望的曙光。

弗兰茜一家真的很穷,经常挨饿,靠着母亲做保洁才有免交租金的安身之所,弗兰茜的父亲是一个工作不稳定、爱酗酒,却很爱孩子们的年轻小伙形象。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弗兰茜需要经常带着弟弟捡垃圾卖废品补贴家用,知道怎样能够低价买到面包。因为贫穷,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也知道要有尊严地活着。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弗兰茜母亲凯蒂在生下弗兰茜的时候,因为贫穷,因为生活的艰难而陷入对未来迷茫与绝望的时候,外祖母与母亲凯蒂的一番对话。那个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的外祖母从平凡的生活中领悟哲学的真谛,她表示要对未来怀有希望,“在这里,人属于未来。在这片土地上,如果一个人心地善良,诚实肯干,不走邪路,他一定会心想事成。”也是外祖母告诉凯蒂,要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未来,通过读书写字改变孩子的命运,也是外祖母指出,要学会直面苦难的人生,“教导孩子时,不要忘记,苦难也是好事,苦难可以让人性格更饱满、更丰富。”

这可以说是弗兰茜一家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祖母的指引下,凯蒂开始每天坚持给孩子读书,由此养成了弗兰茜爱看书的好习惯,她从学会阅读的第一天起,就发誓有生之年要天天读书,书籍成了她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孤独时候的朋友。

也是通过阅读,弗兰茜开始了解世界。但她还未完成学业,父亲的离世又让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她不得不中断学业去打工。可这期间,她从未被困难打倒,反而在苦难中愈发坚强,而书籍中汲取的知识也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最终,她也如愿考上了大学。

书里描述的“天堂树”长在废墟里,长在垃圾场,能在水泥地里生长。弗兰茜一家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缩影,但同“天堂树”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本书没有将弗兰茜的一生讲完,只停在了弗兰茜即将去上大学、奔赴新生活的时刻,但我相信她未来的生活必定是光明、充满希望的,就像树一样,无论生存环境如何糟糕,终会向着天空生长,茁壮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