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生活时空

“蒸烤箱”里的炙热坚守

7月19日下午2点40分,金华海关东阳监管点,室外温度约39℃,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从集装箱里走出来的陆正阳长舒了一口气,“外面凉快多了,里面才是真的热,温度计都爆表了,估计有60℃”。

陆正阳是金华海关监管三科的科长,负责东阳公路和金东中欧班列两个海关监管点的货物查验,“我们要看看实际货物是否与申报相符,有没有夹带其他的货品,有没有烟花爆竹等禁限类商品,以及是否涉及侵权等。”据他介绍,这几日平均每天需要查验的货物约为15个集装箱柜,比起2万多的步数,高温更考验人。“前两天就有同事中暑,进去大约十几分钟,脸就白了,赶紧让他出来,吃了消暑药,休息了一会。”

稍微休息了下,陆正阳走进了第2个集装箱,记者跟了进去,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大蒸笼。看到记者用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集装箱壁,他连忙提醒,“小心点,别靠到箱体,搞不好会烫掉一层皮”。长12米的集装箱里,密密麻麻地堆放着等待清关的货物,只留了一条窄窄的通道供人通过,越往里走,越闷热。弯腰、下蹲、比对、拍照、记录……5分钟不到,豆大的汗珠已经沿着他的脸颊掉了下来,没多久,后背就全湿了。

“这样的天气,在里面待二十几分钟就得出去休整下,不然真的有点吃不消。”陆正阳说,这批货物还好,品类少,码放得也规整,遇到货物杂,箱子多的时候,找货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对比商品就更费劲。不仅如此,部分集装箱里装有香水、胶水和塑料制品等,天热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最长的一次在集装箱里待了近1个小时,走出去那会真的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在查验一线工作多年,他坦言,比起过去,现在已经舒服多了。“第一次查验的时候,那些集装箱就停放在露天的货场上,刚走到门口,都感觉一阵阵的热浪往脸上涌。”陆正阳说,一场查验下来,身上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2014年监管点升级改造,查验口搭起了遮阳棚,天热的时候,棚顶还能洒水降温,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下午4点多,当天货物全部查验完毕,他回到办公室,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等会那边就热闹了,完成查验的集卡车会陆续出发,开往宁波或者舟山港。”他指了指远处的卡口说,次日零点左右,场地里才会慢慢空下来。“我们每天三四个人过来,留一个人值班。万一晚上有货车进错场地,或者有异常的单证要处理,我们得有人在,不然会耽误集装箱上船。”

据了解,随着我市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金华海关东阳监管点的集装箱监管数这几年持续增长,去年达到了29.26万标箱,今年上半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0%以上。“其实不只是我们,为了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保证进出口物流通畅,站场里的搬运师傅、路上的集卡车司机,也都在高温下坚守着。”陆正阳说。

本报记者 袁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