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瘦”不可取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不少人都希望自己苗条点。不但年轻人追求极致纤细的“好身材”,不少中老年人也渴望“老来瘦”。不过最近,60岁的市民徐秀丽却不再老喊着节食、减肥了:“以前我很怕长胖,所以长期控制饮食和体重,但自从在网上刷到‘胖子生病拿肉抵,瘦子生病拿命抵’‘关键时刻体重能保命’的视频以后,就觉得自己不能过瘦,得多吃点。”
和徐秀丽有相同想法的还有65岁的市民吴琳英,她说自己看到过一段演员金靖分享健康心得的视频。“金靖在视频里说,女生要有点脂肪,她自己就是怀孕的时候健康出现问题,呕吐剧烈,还好因为前期增重积累了一定脂肪,才有足够的体力挺过去。”吴琳英说,“我也刷到过一些网友分享自己生病经历,最后的结论是‘人身上的每一斤肉都是保命的重要工具’。”
不少人会有这种直观感受:生一场大病,人可能会瘦一圈。网上诸如“攒点肉真的能扛病”的视频、帖子也非常多。这些言论到底是不是真的?金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曹树琦告诉记者,扛病真正的关键取决于免疫功能,而并非看胖还是瘦。
“临床上,体重过轻的病人相对来说可能身体素质较差一点。”曹树琦说,“但免疫功能的强弱并不能单纯与体重挂钩,还受机体的肌肉脂肪比例、营养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来说,BMI(身体质量指数)正常范围的人群,不会过胖过瘦,相对健康一些。”例如有些人长期坚持锻炼,虽然比较瘦但免疫力很好,而一些通过过度节食、依赖药物减肥等不健康方式减重的人群,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不足,瘦了反而更容易生病。
“相反许多超重者抵抗力很差,过度肥胖者身上多出来的肥肉也并不能保命,而是成为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曹树琦说。
追求“病态瘦”不可取,体重“超标”也不利。那要怎么样才能提高免疫力,真正做到“扛病”呢?曹树琦建议要“吃得杂、动得多”:“食物要多样化,谷类、薯类、豆类要吃,各类蔬菜水果要换着吃,还有畜、禽、鱼、蛋以及奶和坚果也要吃。此外,不同年龄段人群要根据兴趣选择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改善心肺耐力,加速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
本报记者 翁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