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社区

从社区服务到紧急救援

64岁志愿者 是社区居民熟知的“热心肠”

宋维新(左一)给学生做心肺复苏的演示教习

上周末,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的活动中心热闹非凡,一场志愿者服务活动正在进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其中,为老人理发、测量血压。和往常一样,宋维新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秩序,时而和老人们交谈,时而耐心地解答问题。这名64岁的志愿者,多年如一日地扎根公益事业,是社区居民熟知的“热心肠”。

201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宋维新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社区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作为金华市大脚印公益救援队的队长,心肺复苏的演示是他的拿手好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演示,只要能让更多人学会急救技能,多跑几个社区也值得。”据了解,自2019年开始,宋维新每年都被社区评为“优秀志愿者”。

“志愿服务一般集中在白天,而我们救援队出动主要在晚上。”尽管已经64岁,但宋维新是救援队里出勤率最高的一个。

4月28日晚7:20,大脚印公益救援队接到了求助:一名81岁的老人与家人失联。老人想去金华市人民医院,却坐错车到了秋滨,因为喉部刚做完手术不能说话,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接到求助后,宋维新和队员们迅速出发。他们分工明确,有人在城西派出所查看监控,通过科技手段定位老人的轨迹,指挥搜寻方向;有人从老人最后出现的地方开始,沿着可能的路线展开搜寻。

“做救援的年头长了,老人的行动轨迹大致能够把握到,这也算是这些年来形成的基本技能。”宋维新告诉记者,找到次日凌晨3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却始终没有放弃,凌晨6时,终于在330国道附近找到了茫然四顾的老人。“看到老人平安无事,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宋维新表示,这样的城市救援,对于大脚印公益救援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队员们凭借着高效的行动,一般30分钟左右就能赶到现场,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除了城市救援,山地救援也是大脚印公益救援队声名在外的“绝技”,队里55名队员,有一半以上是登山爱好者。“我们经常进行体能训练,晚上一声招呼,大波队员就赶来夜登尖峰山。”

据了解,2024年,宋维新进行救援60多次,今年已经出动救援20多次。自2016年加入金华市大脚印公益救援队以来,宋维新和队员们已成功搜寻回老人、小孩320余名。2022年,宋维新被金华市文明办评为“金华好人”。

本报记者 余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