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社区

告别“飞线充电” 社区充电设施升级

“电动自行车充电有专门的地方,位置宽敞,充电口也多,很方便。”5月19日,婺城区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

杨女士住在人民东路青山弄,每天骑电动自行车出行,能够安全、方便地在小区充电,是她一直期盼的事情。“我们小区建成四五十年了,没地方充电,只能从家里拉线充电,很不安全。”在杨思岭社区,杨女士的充电烦恼不是个例。

“从窗口伸出电线,为停在一楼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就是‘飞线充电’,不仅影响小区整体观感,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家选择这样的充电方式,一方面是充电设施不够,另一方面是居民的观念问题,贪图方便。”杨思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原先充电点利用率不高、充电设施少的问题,杨思岭社区通过再次勘察并听取居民意见的方式,重新选址建设,最终确定在杨环路、人民东路等路段增设充电桩。

“我们主要是在车辆较多和拉线充电较严重的老旧小区楼栋间、道路边新增集中充电点。”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社区共设置充电桩接口约700个,不仅缓解了老旧小区充电桩不足的问题,也为居民的充电安全提供了保障。“现在家门口有了充电桩,直接扫码就能充电,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实惠。”家住杨环路的居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吴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