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服务有“温度” 托起幸福“夕阳红”
“这个项目真是太好了,我行动不便,志愿者每周上门服务,面面俱到,真是太贴心了!”5月19日,家住市区江滨小区的应师傅说起三江街道江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给“夕阳红”助老项目的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
“夕阳红”助老项目由金华开发区社会事务部主办,江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承办,针对三江街道商品房、城中村、安置小区交织的复杂环境,精准破解老年人身体病痛、社交萎缩、支持薄弱三大问题,打造出融合“身体调理—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的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自去年5月运行以来,已提供助老服务1481人次。
应师傅独居,中风后行动不便。江滨社区了解情况后,将他纳入“夕阳红”助老项目,志愿者每周上门提供理疗、理发、剪指甲、搞卫生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像应师傅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老人需要的服务,我们尽可能链接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余小苹告诉记者,在结束服务后,志愿者会持续关注老人的情况,定期回访,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急难愁盼”。
77岁的柯樟福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他的父亲是中医师,耳濡目染下他对中医理疗很有兴趣。“去年5月,志愿者麦医师给我理疗,缓解了膝关节的疼痛。”从那以后,他边做理疗边和麦医师交流,有中医基础的他渐渐学会了推拿、艾灸技术,成为银发理疗师助理,服务其他老人。
除了给老人提供切实的服务,项目志愿者还通过心灵疗愈让有需要的老人重塑情感纽带,以文化提升老人幸福感。项健美是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江滨社区“叙事疗愈工作坊”,她以人生故事分享、互动游戏为载体,引导老人敞开心扉。“我老家是江西的,老伴去世后心里空落落的,在这里有她安慰我,跟其他老人一起回忆过去、一起玩,慢慢地心情就变好了。”一名阿姨说。
“让养老服务既有专业温度,又具社区特色,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余小苹表示,“江滨模式”通过构建“专业机构+银龄志愿者+社区资源”的协同网络,实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
本报记者 吴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