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斋】
谜样的答案
骆一平
时下,各种答题活动成风,于是“答题王者”应运而生。
既然答题,自然要有标准答案,即充分合适、正确、科学的定论,可是实际施行起来,往往很纠结。换句话说,所谓标准答案,其实并不标准。
有一次,王蒙的孙子在家做语文作业,被两道题难倒,便去问身为作家的爷爷。
第一道题是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而已”,选择A: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选择B:人的生命很宝贵。选择C:人应该爱护自己的生命,因为它只有一次。
第二道题是:“在我的窗外有一棵杨树”,选择A: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我看见了。选择B: 我向窗外看去,看见了一棵杨树。选择C:有一棵杨树被我看见了,它在窗外。
王蒙看完后说:这不都一个意思吗,几个答案都对啊。他的孙子见状,直言嚷道:看来,叫您去考语文也及格不了。
王蒙经常受邀参加学校活动,他说:“怎么七八岁的小孩讲话,就像开会发言一样,全是‘我代表谁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他认为:“文学是吸引人的、有魅力的、有个性的。作文应该不拘一格,千万不要提倡面面俱到的八股文风。”
近日,有个邻居来探讨营养品促销抢答题,没想到却被将了一军。
题目是:鲁提辖醉打镇关西,共打了几拳?选择:3拳、13拳、30拳。三十年河东河西,这河是?选择:黄河、淮河、大运河。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南墙是?选择:墙院照壁、牲畜圈壁、护井栏。
某次地理知识比赛,问东方战乱(打一地名),答案为西安。问屁股扛枪(打一城市名),答案是保定。敢情这比奥数竞赛还难对付呀。
某文学知识竞赛,问题是《聊斋》(打一成语),答案竟然为:鬼话连篇。估计蒲松龄听到都要气吐血了。问题是鲁迅的头像,答案为:百年树人。
诸如此类,似是而非,故弄玄虚,有引人入歧途之嫌,此风断不可长。
究竟应怎么划标准?古代以孔孟言论为准绳。五四前后“全盘西化”一度占领舆论中心。人们发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多么复杂,盲目抛离几千年的根基乱创新,就会无所适从。于是又转而提倡复古。针对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鲁迅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我们历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地生搬硬套条文,曾给国家的建设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面对那些傲慢、自以为是的胡判乱罚者,大概要数前苏联女篮国家队的大中锋阿姆洛娃(Амурова)最有意思了。因为遭受不公正的吹罚,一气之下,她将瘦小的裁判一把托起,以熟练的投篮动作,直接把他举进了球筐里,嘀咕道:让你瞎吹(哨子)去! 引得全场哗然。
答题不是猜谜。抛开云山雾罩,莫要扑朔迷离,应少一点虚夸弄巧之意,多一份实事求是之心。愿以此言,与有权制订“标准答案”的人士商讨,并与关注此议题的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