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和兴趣班、补习班说再见
金华女教师带着子女“借山而居”
记者 钱媛
“夏天,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如果院子里有一只蛐蛐在叫,那大概是最好的夜晚了……”
今年暑假,对于金华市湖海塘小学音乐老师唐佳来说,7月的那些夜晚,几乎都如此美好——头顶是一轮明月,身旁是两个娃,山野的凉风吹过发梢,蛙叫虫鸣掠过耳畔,他们听到的可不止一只蛐蛐在叫,而是整座大山的“交响乐”。
借山而居 给儿女的暑假礼物
“我想,大部分孩子的暑假可能是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中度过,或躲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女儿马上读小学六年级,儿子即将上大班,唐佳说,“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趁着孩子还小,带上行囊,换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孩子们能收获不一样的童年体验。
念念不忘山居体验
他们再出发
7月5—27日,唐佳带着女儿朱阅微、儿子朱阅韬来到丽水松阳的大山里,开启为期近一个月的山居生活。
“我们今年打算在山里过暑假,和去年夏天的一段经历有关。”
此次借山而居,他们选择的目的地分别是丽水市松阳县的平卿村和安岱后村。其中安岱后村是他们“二刷”居住,因为孩子们“念念不忘那里的小黄狗,那里的阿婆,那里的山山水水”。
安岱后村隶属安民乡,村庄坐落在海拔800米的山上,背靠松阳最高峰箬寮岘(海拔1502.3米),距松阳县城64公里。去年7月中旬,唐佳为了避暑,曾带着女儿、儿子来到古朴自然、民风淳朴的安岱后村,借住在朋友的老房子里。这个没有外人打扰的小山村,给了他们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在大山里,唐佳母子三人每天向山里人学习各种技能,孩子们学会了劈柴生火、洗衣做饭等。大山是孩子们的天然游乐场,小溪流、大小石头、树枝、鸡鸭牛羊,都是他们的玩伴。唐佳还带着孩子们不定期走山路毅行,母子三人行脚小分队一路走,一路遇见各种景物,有时是落在地上的野果,有时是路边的芦苇,有时是被轧死在路边的大青虫,有时是赶着一群黄牛的赶牛人……一路山景,一路遇见。
女儿朱阅微每天都写山居日记,画一些速写画。在日记里,依然能看出她对这个村庄的念念不忘:回想我们在村里的那些日子,我们爬过山,玩过水,扔过石头,洗衣服、烧土灶,拍照、拍视频,喂鸡、做作业,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
我舍不得小木屋,舍不得山路,舍不得石阶和土房子;舍不得老房子里的电视机、木床、路灯、土灶、木墙、木梯;舍不得门前的木柴堆、一草一花、猫狗鸟虫蝉,这些统统都舍不得……
日记上的文字,让唐佳看到了女儿心底的呼唤——想再去山里住一段日子,再过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去哪里居住?住多长时间?暑假开始前,唐佳已经在做功课,她研究过北方的草原、秦岭山脉,想带孩子去体验更多不一样的生活。可没想到,女儿、儿子斩钉截铁地说“还是要去丽水松阳的大山里居住”,这也让唐佳看到孩子们内心细腻而丰富的一面。
一片茶叶一块豆腐
探寻乡野资源
今年暑假,唐佳的山居之旅第一站是平卿村。“刚好有个朋友老家在平卿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邂逅了这个和安岱后完全不一样的小山村。”
平卿村离松阳县城40余公里,坐落于海拔800多米的群山之顶,整个村都被古树包围着。“坐在门口远望,白云朵朵,群山连绵。”唐佳说,其实平卿村最有特色的还是高山梯田,村民主要以种植茶叶、高山蔬菜等农作物为主,这里的高山茶口感品质冠绝松阳。
为让此次山居体验更有意义,唐佳特地带着女儿、儿子围绕“一片茶叶”开启研学探究之旅。烘干机上躺着一排茶青,茶香沁人心脾。“茶叶在300℃的炒茶机上不停地翻炒,时不时要用手去摸。有时候炒得不均匀,就会出现老茶和嫩茶。”孩子们忍不住上前去闻去摸,那热乎乎的干茶叶散出的香味很好闻。
这里的高山茶,有春、夏、秋三季可采。春茶最胜,夏茶口感较涩,秋茶甘甜。唐佳说,儿子喜欢在茶山上玩耍、捉迷藏,女儿则被茶山的壮阔吸引,画了不少画,还给高山绿茶取了个雅号“清茶宜人”,并用笔墨写下篆书。
7月5—21日,他们在平卿村生活了18天。唐佳每天拍一些视频记录山居生活,发布在微信视频号上,没想到短短几天就有了6万人次的播放量。
离开平卿村后,为满足孩子想回安岱后的心愿,唐佳带着女儿、儿子再次来到这个小村庄。在这里,他们跟当地村民一起学做豆腐,亲手泡豆、发豆、做豆浆、过滤、做豆腐……其中的豆腐渣吸引了姐弟俩的兴趣。他们用豆腐渣堆起了各种有趣的造型,就像捏泥塑一样。
一块豆腐,至简至素,煎炸炖烤,吃出不一样的滋味。做豆腐的过程中,唐佳随口问女儿:“以后要不要当豆腐西施?做豆腐、卖豆腐、推广豆腐。”女儿说:“我要开家甜品店,把豆腐发明成甜品卖。”唐佳听了女儿的话,哈哈大笑:“那到时候开一家神奇豆腐甜品店。”
让孩子与自然多接触
“什么是快乐呢?你在山里时,整个环境空旷静寂,那时候你会发现,远处的每一下敲钟、每一声鸟语、每一缕凉风,都能在你心底开出一朵纯粹绚烂的花。”
在唐佳看来,和孩子在山中居住的意义,就是与大自然建立更多链接。“平时,孩子们基本上都在学校上课,周末也只能在城市公园里寻找一点野趣。暑假,是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好时候。”
比如说云,山里云和城里的云是不一样的。山里云真的很大朵,唐佳说,儿子韬韬把这些云比作“棉花糖火车”,它们在排排队,一辆接一辆开过去。唐佳继续启发儿子:这些云朵这么听话,那它们的交通指挥员是谁呢?儿子想了一下说,远处那些不动的云朵在看着它们呢。然后,他用小手指着远处一朵小云。在儿子心中,风是交通警察,太阳是交通标志,这些云朝着它的方向行驶。
这次观云而来的天马行空的对话,让唐佳发现,原来山里的一切,在孩子眼中,竟是如此趣味盎然。
事实上,山中的日子并不都是岁月静好。“我们也经历过暴雨来袭,感受到风呼啸着打在老木门上的残暴,看到农民赶在暴风雨来临前抢收农作物的辛劳。”
这段借山而居的假期,也被女儿画成各种画,并谱写成一首曲《夏日》:蓝天蓝,白云白,茶园清又香。树叶沙沙,山泉叮叮咚咚响。我们在这里,欢乐度夏天。欢歌笑语乐童年。
曾有一个朋友问唐佳:“唐老师,你的孩子们就没有兴趣班吗?”唐佳也在山村里发现,这里小朋友并不多,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们都在县城上兴趣课。一想到女儿马上小学要读六年级了,唐佳也曾担心地问女儿:“我们一直玩,回去会不会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最后,还是女儿的一段话让唐佳吃了定心丸:“妈妈,别担心,我们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山里我们也学会了很多本领和知识。”
日出、暴风雨、彩虹;晚霞、云海、明月,还有山头那些云来云往……唐佳说,这些都会成为孩子人生中最美的风景,滋养他们的童年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