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教育: 大自然中的课堂,尽显时节之美
记者 叶骏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国际气象界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岁末,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我市各地,有很多学校在积极探索“节气课程”,引领师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成因、习俗、农事、养生、物候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古诗文等。在一年四季的节气流转中,体会大自然的神秘,感受生命的神圣,追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周五日报头条)节气教育:大自然中的课堂,尽显时节之美
节气项目活动 一年四季玩不停
用番薯藤编织的项链、手链、耳环,戴在孩子们身上成为天然饰品;从葡萄皮与火龙果中提取天然染料,将纯白色棉布、布袋、香包和手套等染上植物最本真的色彩;红色的月季花瓣、金黄色的向日葵以及凌霄花、玫瑰、荷花,在纸板上的“花瓶”里绽放,充满大自然的生机……
8月7日是立秋,婺城区清风幼儿园举行“花满清风 薯叶报秋”立秋戴楸活动,迎接丰收、美好的秋天,寓意一秋的平安。孩子们就地取材,像园里种植的番薯叶、荷叶、凌霄花等,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制作出很多富有童趣的创意作品。
清风幼儿园秉承“清风相伴 诗意成长”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借助园所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发园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把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融入园本课程,形成四季六大类别(果实、美食、种植、习俗、研学、玩想)24项活动,像《元宵闹桥灯》《清明婺江图》《谷雨赏牡丹》《小暑喜簪花》《立夏研乌饭》《立秋秀戴楸》《白露高粱饼》《小寒农交会》……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婺江两岸及婺州古城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劳作丰收的喜悦和对时序风俗的遵循。
清风园里有一个节气种植园,虽然很袖珍,但师生们跟随二十四节气的更迭,在那里播种油菜、小麦、高粱、棉花等农作物,一起探寻向日葵为什么跟着太阳转,小麦为什么不怕冷,花生的果实为什么生长在土里等秘密。院子里还种有枇杷、胡柚、红橘、、柚子、腊梅等树种,树不多但足够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体验制作枇杷叶、陈皮等中药饮,观察荷花从种子到发芽、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并用纸笔画下不同场景的美丽,“荷你一起出发”。
园长陈雪表示,二十四节气项目活动课程,让孩子们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种植、养护、收获、创作、分享的过程中,懂得人类与自然间的依存关系,感恩自然,热爱生活。这个持续轮回的节气项目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游戏、学习与生活,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提升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受到师生与家长喜爱,大家纷纷积极参与。
多学科融合教学 家校联动体验
多年来,金华市育才小学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书法、书香、水培特色持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大雪节气,孩子们在银杏叶上画蝴蝶;立夏时节,亲子摘桑叶、做乌饭,品尝劳动的甜蜜;小满节气,开展妙意“蚕”丝DIY活动,像蚕丝扇、十二生肖蚕茧玩偶等,创意十足……每个节气,老师们都会让孩子们学习、体验节气民俗,让他们用美术日记、海报、小卡片、歌唱等方式,记录自己发现的节气之美和亲历感受。
在小雪节气,学校会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体验晒鱼干、晒腌菜等农事活动。五年级学生宋清如说,因为提前学习了节气知识,她知道小雪“天地闭塞”,万物停止生长,要注意养精蓄锐,“放学回家,妈妈煮了一大锅萝卜汤,让全家补一补”……这些体会都被她写成日记记录下来,丰富的校内活动加上学校微信公众号推文介绍,孩子们对每个节气的特点相当了解。
寒假期间,除了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还有立春、雨水和惊蛰三个节气,育才小学的老师尝试让孩子通过阅读、调查、实践等方式,来了解并传承节气类传统文化。每次的节气课都设计学习清单,提前发放给家长,引导家长为孩子创设学习和体验的机会。不少家长每到一个节气,都会专门带孩子出门感受自然变化与节气农事。
每一堂节气课都涉及许多学科,观察动植物、天气等是科学学科范畴,学习节气古诗词、写节气日记作文是语文学科范畴,画节气美术小报、拍摄相关照片是美术学科范畴……校长梅佩芳说,多学科融合教学,家校联动体验,育才小学二十四节气活动,是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心的综合体验,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更是孩子们体验精彩民俗、感受节气之美的启蒙。
“美的教育” 获得更多来自大地的力量
识云端气象,聚万物农场。金华市江滨小学楼顶有个“万物气象园”,这里不仅有微型气象馆、各种气象仪器,还常年种有青菜、萝卜、番薯、玉米、樱桃等,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快乐农场”。学生们在老师和老农引领下,播种、施肥、捉虫、观察、收获……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老师,借助“气象+农耕”新型实践教育模式,实现学科跨界,打通教学与实践的“任督二脉”,开辟一方“五育融合”的别样新天地。
对二十四节气,很多老师都在探索丰富而好玩的学科渗透。每逢传统节日和节气时点,金师附小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美术老师徐丽卿就是这方面的痴迷者。如清明期间,她会在美术课中围绕“清明”主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设计有关艺术字,完成青团创意画,让学生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清明粿,感受清明春意,弘扬传统文化。
徐丽卿说,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节奏,也是我们祖先的生活节奏。每种物候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大自然让动植物用自己的“语言”告知人类季节的变化,节气课程与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无言之教。“从立春到立冬,从大暑到大寒,节气循着自己的步伐款款而来,不惊不扰。希望孩子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周而复始和生生不息中,感受大自然的优雅美好,获得更多来自大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