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课本”去旅行 金华这位教师的备课方式有点特别
记者 徐健勇
过完这个暑假,金华市李渔小学老师蒋丽丹带的班级便要开启四年级的学习生活了。和学生一样,蒋老师暑期也在为新学期做准备——只是,她的准备方式有点特别。
“跟着四上课本游北京,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清晏舫、智慧海、十七孔桥……”8月5日,蒋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定位显示“北京市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是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的开头第一句。究竟有多美丽?蒋老师决定自己先去体验一番。
“这篇课文是游记,有它的游览顺序。如果自己去看一下,对现场实景有充分了解,教学思路会更加清晰,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更好地建构课堂。”
蒋老师是一名95后语文老师,热爱旅游,而《颐和园》课文中描写的很多场景也深深吸引了她。
“课文里写颐和园的长廊,‘每一间的枋梁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山水、花鸟等,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让我很心动,网上相关资料比较少,可以实地为学生去拍摄一些,也是拓展学习资料的方式。”
蒋老师回忆,高中时,历史老师曾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游览埃及金字塔的照片,令她印象很深。“我觉得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当时我就很向往。”来到颐和园,蒋老师拍了长廊上的很多人物、花鸟、建筑的画,准备新学期做到课件里。
近年来,随着《跟着课本去旅行》节目大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也在广大师生心中埋下种子,中小学课本中提及的地点,成为大家向往的目的地。
不仅有金华的老师“追着课本”跑出去,也有很多市外的老师“追着课本”往金华跑。
“下个单元有篇课文叫《记金华的双龙洞》,所以我想来金华双龙洞看看。”4月初,诸暨市店口镇启诚小学语文教师何老师说起金华双龙洞,很是兴奋。
1957年4月,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双龙洞与冰壶洞,写下散文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这篇文章被收录至语文教材,成为小学的一篇经典课文。
何老师说,身临其境体验过后,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书本里介绍的外洞内洞结构。讲述起来,孩子们会兴致盎然,听得也很认真。
据了解,今年4月,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联合省广电集团组织全省近百名特级教师共同打造《记金华的双龙洞》“诗画江南 实景课堂”。游客在双龙风景旅游区扫码即可聆听名嘴朗诵课文,还能现场参与名师实景教学。今年以来,双龙风景旅游区已接待研学团队180余批约2.8万人。
(周五日报倒头条)“追”着课本去旅行,金华这位教师的备课方式有点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