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声音

[草木情深]

家里秋收

范泽木

入秋有两种,一夜入秋和渐次入秋。我还是喜欢后者,像目送友人在视线里慢慢远去,有细水长流、山高水远的味道。今年天热,热得持久,几场台风加一场冷空气过后,骤然入秋。从热得无处躲藏至忽而外套加身,有梦幻之感。

既已入秋,就得应和秋天的节拍,把夏天的物件收拾收拾。夏天夜晚一半的惬意来自凉席,凉席自然也是第一个撤出舞台。把凉席洗干净,晾干,卷成筒状,立进衣帽间,夏天就算远去了。及时收拾夏凉被,秋天就算有了一个好头。我曾经不把更换夏凉被当作一回事,深夜凉意袭人的时刻,脚钩过被子把人裹紧,人又缩成一团,以为能抵挡凉意,最终都以受凉为代价。把夏凉被洗了,拿到窗外的晾衣杆上晒。推开窗户,兜头吹来一阵风,干爽的风,凉意十足,秋意浓浓。被子在晾衣杆上飘动。至此,入秋仪式完成了大半。

一两件短袖和两把风扇还未入库。某天气温回升,吃饭时不免额头渗出汗,一时觉得欣喜,又觉得有些不耐受,把电扇搬过来打开低档。电扇浅吟低唱,十分像暮春时节的中午,只是窗外少一些繁杂的鸟鸣,风中少一些躁动因子。

入秋的过程有点像翘起来的头发被按压,刚开始有反弹,久了也就平顺了。等秋天趋于平和的时候,短袖洗了晒了收纳了,电扇经过擦拭也套上了罩子。一段时光被封印。我称之为家里的秋收,家里的秋收总是倦倦的,心态平和、慢条斯理。

我想起来师范毕业时的情形,像梳理小说线索一般严谨地整理着书本,像洗衣店店员一般细致地收拾衣物。心里感到奇怪,以前的毕业季怎么会那么欢快呢?那时年少,想撒欢、奔跑,想跑在时间的前头。现在没那样的心态了,只想和时光同行,想贴到时间的脉搏上,听那剧烈的回响。

我记得小时候,大约到了七八月,外婆就要收拾夏天的物件。颜色不一的短款衣服挂在晒场的晾衣绳上,吸饱了阳光,变得芬芳馥郁。等收了玉米和谷子,就找一个尚好的天,铺开簟子,缝制棉被。被面子是蓝色的底,印有白色的花,缱绻在簟子上,像散于枕边的云鬓。白色的棉絮,与碧空的云相呼应。如今想起这个画面,脑海里会冒出陈与义的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那样的云淡风轻,人心也宁静。

家里秋收,收的是心。把物什一件一件地收起来,就是细数光阴了。给衣物捋平褶皱并叠放妥帖,有归档的仪式感。秋收过后,心变得澄澈,是饱满的澄澈,是通透的澄澈,也是静水流深的澄澈。待到深秋,心如熨过的衣物,妥帖、静好,也如同最小化的文档,静默于一角,这大概就是秋收冬藏的“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