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声音

[骑驴斋]

落叶纷飞秋光好

插图:童俊

骆一平

寒暑交替,万山红遍,草木萧瑟,落叶纷飞。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大街小巷,行道树开始大量落叶,环卫工人很辛苦,从早到晚,工作量比平日增加了好几倍。

有意思的是,杭州市民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落叶不扫更浪漫。无边的秋叶把杭城装扮得绚丽多彩。飘落的树叶织就金色的地毯,西湖边,踩着铺满落叶的砖道,信步其上,沙沙作响,谛听秋天的声音,真是美妙的享受。秋叶不扫尽情踩,成了市民寄托“伤春悲秋”的情感载体,平添了几分小资的雅趣、童稚的天真。

早在2017年,杭州市首次推出北山街等15条道路,秋叶“白天不扫、晚上普扫、霜冻天气及时扫”的灵活环卫保洁作业模式。这一新颖的举措,不但满足了市民拥抱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也未对市容环境卫生造成负面影响。

试看秋日杭城,多么令人赏心悦目:湖滨路东侧湖滨商业区,沿线法国梧桐、女贞等绿树苍翠,与西湖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南山路上,两侧行道树枝叉交织在一起,有如一道天然屏障。北山街灵隐路,两侧梧桐在道路上方相拥相接,展现不一样的浪漫。满觉陇沿途,香满空山,落英如雨。道路绿树成荫,黑瓦白墙的房屋簇拥其间,可以跑步喝茶农家乐。杨公堤串联起曲院花港等景点,两旁梧桐林立,秋叶落地,铺在道路两侧,美不胜收。龙井路两侧枫香树,从黄到红,层层递进,搭配得天衣无缝。

当然,如遇到阴雨霜冻恶劣天气,城管环卫部门就会结合实际,及时灵活调整作业时间、频次,按作业规范要求,对落叶认真清扫,保证市民出行安全的需求。

再来看某地的行道树,多为梧桐,风雨寒霜过后,街道落满树叶,忙坏了环卫工人。一段路面落叶扫清后,又一阵风吹过,刚刚扫清的路面又是一片片落叶。保洁员循环往复地扫叶。不一会,垃圾车就装满了。

有人曾问环卫工人:“树叶会单独处理吗?”答:“同平时的垃圾一样,先拉到中转场,再拉到填埋场。”

问话结果未免让人感到遗憾。樟树叶、梧桐叶,可说是特殊垃圾,即“可降解的有机垃圾”。若把它施到田里,沤制腐烂后,绝对是上好的有机肥。不妨假设,我所在城市的老城与新区,加起来有3万棵行道树,再假设每棵樟树的落叶为15公斤,那么,市区就要清运450吨樟树叶。若把这450吨樟树叶定点清运,送往农业种植区,既可增加土地肥力,又可减少垃圾场堆放压力,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吧。

经过一个夏天,被晒枯的花坛杂草、枯枝残木,横陈堆积,除了直接清运,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不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拓宽思路,努力创建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健康文明的全新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