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特别报道

学界专家论主流舆论传播力建设

以新质生产力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顾问 宋建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那么主流媒体该如何拥抱系统性变革?

宋建武从什么是社会信息生产交互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意味着什么、如何推动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3个方面,深入浅出阐述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衡量先进生产力或新质生产力的标准,在于是否带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关系。宋建武认为,随着信息数字化及其促生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交织发展到今天,传播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体现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集中体现为大数据及其采集、分析技术。

当前,人类社会信息交互方式已从“一对众”的单向发布式“大众传播”,转型为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社交式的“全员媒体”,信息的社交分发、精准分发成为主要分发方式。这就要求平台型媒体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分析、分发能力。“媒体一定是平台,平台必然是媒体。”宋建武表示,主流媒体应突破传统内容驱动模式,转向数据驱动,提升数据获取能力、资源聚合能力,以大数据+算法的新技术,牵引推动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概括了信息生产交互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和影响,也描述了新型主流媒体的特征。以此为目标和任务,宋建武认为,要通过媒体形态根本性重构、体制机制整体性调适、结构布局全局性重组,实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具体来说,全国性媒体平台明确“打造新型传播平台”的任务,并为此配置充分而必要的各方面资源;区域性媒体平台明确“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任务,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为区域内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提供支撑;基层融媒体中心明确“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任务,成为新型媒体平台的服务端口和用户入口。

“服务产生连接,连接产生社交。无社交,不传播;无传播,不媒体。”宋建武表示,主流媒体具有打通社会各方面数据资源、承担加工分析处理社会治理数据的责任,从而具有成为未来社会数据枢纽的可能性。通过分析长沙广电集团、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实践案例,他建议,新型主流媒体可以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社会运营、“城市大脑”等功能。尤其是新型主流媒体应作为“城市大脑”的运营载体,更全面地采集汇聚资源,在打通全域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产生全新的认识判断能力,这将会产生相应的新内容生产实践和探索。(记者 陈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