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浙江好人”刘汉青家迎来一群客人

农家小屋洋溢温暖和关怀

记者 潘佳薇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的一间简朴农家小屋内却充满了无尽的温暖与关怀,这里是“浙江好人”刘汉青的家。

12月26日,浙江博爱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爱文、兰溪市兰江街道下金新村党支部书记陶小红以及一群社会爱心人士共同来到这里,为刘汉青送来了冬日急需的物资和满满的关爱。感受到大家深切的关怀,刘汉青几度落泪:“我不是哭,我只是太感动了,社会一直记得我。”

“我的生活就是吃穿住行和助人”

大家抵达刘汉青的家时,发现这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直坐在椅子上,出门必须依赖轮椅行动。从椅子转移到轮椅的过程对刘汉青来说并不轻松,即使有旁人的搀扶也需要耗费一些时间。

这名曾经干过矿工、卖过煤饼、做过环卫工,一生致力于帮助他人的老人,在过去40多年里,累计捐款超过20万元,资助过无数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先后获评“金华好人”“浙江好人”。

1953年出生的刘汉青,6岁时母亲就离世了。18岁那年,爷爷瘫痪在床,刘汉青只身一人去江西打工,为爷爷挣钱看病。那时,他便经常帮助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谁有需要我就帮谁。要说第一次出钱帮人,应该是40多年前的事情。”刘汉青说,那时候自己和工友一起承包了几个小煤矿,生活条件还可以。当时矿上有户人家特别困难,家里的3个孩子非常聪明,自己就出了点钱供他们读书。

让刘汉青感到遗憾的是,后来矿上出了事故,自己的右腿被压断,看病花了不少钱,不仅留下病根,经济来源也断了,没有办法再去资助他人。发生事故后,他回到老家兰溪,找了不少工作维持生计,到2010年,在金华市区当了环卫工。“我当环卫工是很开心满足的,因为又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了。人这一辈子就是吃穿住行,而我还多了一样,那就是助人,这对我很重要。”

2019年,在刘汉青的发起下,刘家村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会。每月,他都会从为数不多的收入里拿出500元存进基金会,用于帮助家乡的留守老人和儿童。2022年4月,刘汉青因中风突然病倒,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好心人接力做好事,让这个帮助他人的基金会继续运行下去。”他说。

“我们不会让好人流眼泪”

陶小红听了刘汉青的事迹满是感动,他拉着刘汉青的手说:“以前你帮助别人,现在我们帮助你,我们绝不会让好人流眼泪。”

陶小红也热衷于做好事,2008年开始从事志愿服务,至今已达16年。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带着“雷锋车队”的队员们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同时,他还连续8年资助汶川地震灾区的两名学生,连年资助兰溪市城乡特困小学生30余人。近年来,他又关注起老年群体,“我经常参与助农义卖,然后把买下来的农产品送给5个敬老院和9个社区的多名孤寡老人”。面对刘汉青多年来的善举,陶小红说:“和刘汉青老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逢年过节要多来看看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王爱文在长达几十年的创业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和服务社会的理念。逢年过节,她都会为孤寡老人捐款捐物,为他们送去温暖,同时还资助困难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童年。

王爱文说:“刘汉青老人之前一直在做好事,现在身体不好,我们必须接力,通过实际行动关心关爱他,同时也要去帮助社会上的其他弱势群体。”

“你的鞋子是几码的?”陶小红和王爱文开始计划为刘汉青准备小惊喜,也希望能让“好人帮好人”的社会正能量持续下去。正如刘汉青所言的“看不得别人苦,不去帮会难受”,这种精神已经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到助困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