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深入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

金华连续6年引进大学生超10万

(上接第1版)骆遥是一名返乡创业的90后农二代。自2019年从事农业种植以来,他陆续从义乌市福田街道及廿三里街道流转3000余亩农业标准地,种植水稻、小麦、甘蔗、鲜食玉米、高粱、义乌南枣等,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去年,他获评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2023年以来,金华已吸引2.55万名青年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

他们因何留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布的《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金华在2024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50强榜单中排名第30。

金华跻身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的背后,是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全市深入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针对青年人才普遍关注的“关键小事”,完善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等服务,给予青年人才更温暖的服务。

最近,位于市区金华之心的大学生欢迎中心成为不少大学生到金华的第一站。这里全面推行“52N”应用场景,即打造生活乐享区、创业孵化区等五大区域,铺设人才大道和创新大道,集成求职招聘、社群交友、免费住宿等N项服务,搭建“食住学游购娱”15分钟生活圈,累计举办人才夜市等各类活动97场,成为青年集聚“新地标”。

线下的服务也延伸至线上。大学生欢迎中心线上服务平台上线求职招聘、青创服务、职业培训、社群交友、政策兑现、企业增值服务六大类36项服务,为大学生人才提供“实习—就业—创业—技能—成长—安居”全链条、全周期、全场景式服务,有效解决大学生人才来金后人地生疏、择业迷茫的担忧,打通人才服务“最先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发布来自4000余家重点产业链用人单位的大学生人才岗位6万余个,推动就业2.1万余人。

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3次迭代升级市区人才系列政策,推出“引育留励爱”等多项扶持条款,持续推动大学生人才集聚,全力服务大学生人才就业创业。全年发放各类补贴超13亿元,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此外,我市实施“百企千岗万人”大学生实习计划,以“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人才领衔、高校解题”为路径,打造大学生职场体验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学生实习基地665个,累计吸引万余名学子来金实践锻炼。

为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精准对接,按照“一县一特色”原则,我市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产业人才学院,培养产业需要的技能型大学生人才。目前已建成婺城智能制造、永康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累计引育1600余名技能型大学生人才,起薪普遍高于技能人才20%以上。

通过政策、平台、环境、生态等方面综合施策,我市人口、人才结构持续优化,目前本科以上人才占比已提升至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