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东阳新闻

舐犊情深 父爱无疆

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守护之旅

记者 冯俊江

一顶洗得发白的鸭舌帽、一身蓝色棉衣、脸上挂着暖心的笑容——这是东阳市东阳江镇茜畴村81岁老人何洪亮的模样。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爱故事。

儿子何晓今年56岁,两岁时,突如其来的高烧打乱了原本平静的家庭,他因罹患小儿麻痹症而失去行动能力。父亲何洪亮没有放弃:“不管多么苦,都要给孩子治病。”

何洪亮是一名水泥工,走南闯北辗转安徽、江苏等地,挑最累的活干,只为筹钱。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工地的日工资才六七元,而儿子的手术费就要1000多元。为此,何洪亮早出晚归打多份工,又四处举债,工作之余还要赶去医院陪护。家中还有一儿一女,一家五口的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苦归苦,但从没想过放弃。”何洪亮回忆起那段日子,仿佛说的是别人的故事。然而,光是他每天夜以继日奔波的脚步,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他肩上的重担。

经过反复治疗,何晓可以拄着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这让一家人十分欣慰。

2017年6月的一天,坐在门口的何晓突发脑溢血栽倒在地。在ICU住了整整一星期后,才被抢救回来,却彻底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面对天降的变故,何洪亮同样没有退缩,他花光家中的近10万元积蓄,咬牙挺过了这场危机,但生活更加忙碌。

每天清晨6时许,天蒙蒙亮,他便叫妻子起床,一人烧早饭,一人护理儿子。换洗、擦拭、喂饭、喂药,每个环节都小心翼翼。一碗青菜面,也要花一小时才能喂完,之后再给儿子按摩。

夜晚最难熬。何晓常常因关节疼痛大声喊叫,何洪亮最多时一晚要起床16次,为儿子缓解痛楚。“我自己患前列腺炎,有‘三高’,但儿子比我更痛苦。”言语间,无奈和苦楚滑过何洪亮布满皱纹的脸颊。

细心的到访者发现,何洪亮家的屋子虽然简陋,却整洁。得益于精心照顾,瘫痪多年的何晓没有生过褥疮,皮肤干净清爽。

为了鼓励儿子活下去,何洪亮在其床正对面的墙上挂了一个鲜红的大中国结。“希望儿子每天醒来看到红色,心里能高兴一些。”何洪亮常常陪儿子聊天,给他唱儿时的摇篮曲,喂他吃喜欢的糖块。

在他的呵护下,何晓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虽然行动受限,但思维清晰、心态平和。

从青年到老年,这段守护的旅程,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生活就是这样,哭,过不好日子,要笑着走下去。”何洪亮说。

这位老父亲的爱子故事传遍了东阳江镇,邻里乡亲提起他都会竖大拇指:“平凡与伟大,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