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在新一轮国贸改革中勇担国之重托

义乌双向发力加速奔向“买卖全球”

记者 龚喜燕

新年伊始,“世界超市”义乌很忙。

“这款来自土耳其的鹰嘴豆,特价9.9元一包,每天限量100包,根本不够卖。”“有一拨杭州客人过来,有人一口气买了20多盒马来西亚燕窝礼盒。”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城,年货采购节开启以来,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商户们忙着承接这波“泼天富贵”。这里汇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万种商品,让消费者可以一站式“买全球”。

而在国际商贸城二区,1月10日,一家汇聚义乌市场内70多家各行业头部企业爆款商品的Yiwu Selection品牌出海集合店全球首店红火亮相,开业首日就签下1.2亿元订单。仅8天后,品牌出海集合全球2号店火速加盟,宣告落户东非肯尼亚。义乌优质品牌抱团出海,开启“店开全球”的拓展之旅。

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40多年来,义乌小商品之所以能“闯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既有义乌人鸡毛换糖、无中生有的闯劲、干劲、拼劲使然,更有改革创新、开放活力的不断驱动。主动作为、敢闯敢干、勇于担当,为义乌赢得新机遇。2011年开始,义乌以一县之力承担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这也是全国首个国际贸易改革试点。由此,义乌在国家层面获得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经过10多年探索实践,国贸改革1.0版取得巨大成效。

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中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义乌,再一次挑起大梁,勇担国家赋予的新一轮国贸改革重任。202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重点是“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七个先行、强化两大支撑”,全力在“买全球”上加速破题,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为我国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探索经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激活力 撬动全球大市场

义乌“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二字。

从“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实现史无前例的扩权,到为国家试制度,探索新型国际贸易方式,义乌一直奔跑在破旧立新的改革攻坚路上。

十余年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上一轮义乌国贸改革试点,侧重在出口贸易如何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解决义乌市场小商品种类多更新快、多批次小批量、非标准化、拼箱组货等特点,不适应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出口的“卖全球”问题。

彼时,已有170万种商品通过义乌出口到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针对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义乌“量身定制”创设“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同步建立内外贸一体化机制,以及商务、海关、税务、外汇、市场监管等五方面配套政策体系,实现小商品便利化高效通关,帮助中小微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

全新的贸易方式和监管模式激发出巨大能量。数据显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第二年,义乌出口额就跃过1700亿元大关。过去10年里,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总计超过2.58万亿元,年增长率达10.4%。2024年,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717.6亿元,已占义乌市出口总值的80.1%,对该市出口贡献率达94.3%。目前,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在全国22个省的39个专业市场复制推广,个人贸易外汇管理等14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成为国家外贸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在国贸改革试点牵引下,10多年来,义乌以小商品撬动全球大市场、以小企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以小体量激活区域协同大发展。改革事项全面开花,先后承接40余项“国字号”改革试点和60余项省级改革试点,在贸易体制、物流模式、市场管理等方面多点突破,形成诸多可复制的经验。义乌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等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功能不断完善,义新欧、义甬舟两大开放通道全面打通,助力“中国制造”货通全球。

改革,让义乌长成了“彪形大汉”。如今,义乌市场已汇聚全球210多万种商品,织就国内、国际和线上“三张网”。国内,与20多个省份的产业集群耦合,带动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国际,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每年来义采购外商近60万,驻义外商达2.8万人;线上,电商等新业态主体超65万,约占全省1/3。

改革,让中小微企业孕育出大能量。无论是会“说”36国语言、登上美国时代广场大屏的“AI老板娘”,还是从市场小摊位逐渐做到全球大市场、从小企业做成“单打冠军”的“蚂蚁雄兵”,在全方位、全链条贸易集成改革的护航下,义乌115万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迸发出大能量。“来义乌,做地球人生意!”这句挂在经营户嘴边的口号已成为城市IP,源源不断吸引中外创客逐梦义乌。

改革,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效应,城市能级品质跃升,开放能级强劲扩容,市场、产业等全面迭代升级,出口规模从改革前的全国1‰提高到1/50;“义新欧”班列10年累计开行逾1.1万列,成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金纽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快递业务量10年增长近30倍、占全国1/12。去年,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048元,超过北广深等一线城市,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民富县。

内外齐发力 塑造贸易新优势

作为我国重要贸易窗口,义乌距离世界很“近”,能及时捕捉外界的风险和机会。随着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义乌也在积极谋“变”。

近年来,义乌市场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在“买卖全球”过程中,遭遇各类资源要素配置、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新的制约瓶颈。深化新一轮国贸改革,既是义乌迭代升级贸易方式的内生需求,也是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新路。

新公布的《总体方案》提出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改革任务、97项具体改革举措,重点包括“七个先行、两大支撑”。其中,“七个先行”包括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提升贸易平台功能、推动完善跨境电商规则、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创新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合作;“两大支撑”包括要素支撑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军表示,两轮国贸改革的主题都是以小商品贸易为特色、以服务中小经营主体为底色,但各有侧重。新一轮改革在便利化“卖全球”上迭代深化的同时,重点在进口“买全球”上加速破题,实现出口和进口两端发力,从而真正实现“买卖全球”。

从数据看,去年义乌进出口总值达6689.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5889.6亿元、进口799.7亿元。商务部在近期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进口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不断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让世界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义乌有望成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在进口商品城有两家店,在义乌综保区有保税仓库,今年要抢抓国贸改革的机遇,在进口市场上大干一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主营土耳其进口坚果的经营户吴清萍说,“这些都是土耳其的优质源头货,我们打造了‘多利市’品牌礼盒,很受市场欢迎。”

就在《总体方案》公布不久,义乌深化国贸改革落地实施的首个创新举措——进口日用消费品正面清单首单业务落地,开启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此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义乌服务中心已挂牌。通过“家门口”的一站式认证服务平台,进口商品检测认证效率和费用一升一降,消费者能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更有品质保证的“洋商品”。以此为突破,义乌将进一步降低进口贸易成本和门槛,加快发展步伐,力争今年进口规模达1000亿元。

当然,作为“世界窗口”,外贸依然是义乌的基本盘。除破解“日用消费品进口难度大”的问题,“出口企业贸易数字化能力不足”“物流通道韧性不足、成本较高”“贸易结算不畅、效率不高”“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空间不够”等难题是本轮改革的突破点。

此前,义乌已在积极尝试破题。跨境电商、数字赋能、品牌出海、义支付、全球数贸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改革路上,义乌着眼中小微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各类堵点,一方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改革破除各类制度环境障碍,持续放大政策效能,塑造竞争新优势,有效激发市场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让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义乌都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联动政府+企业资源,通过数字集成赋能、构建电商物流等各类要素资源平台,抱团走出去、引进来,将各种技术变革、业态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把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红利,让小企业也能做跨国大生意、成就创富梦。

“借助义乌的供应链优势,加上海外营销和渠道拓展,打造线上线下闭环,我们的目标是创立自行车出海的中国品牌,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义乌是80后创业者张新刚的“福地”。20年前他来义乌时白手起家,如今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创立的“洛克兄弟”品牌多个类目霸榜亚马逊。新年伊始,杭州、义乌旗舰店相继开业,接下来还将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开设5家直营旗舰店,抢抓跨境电商的变革机遇,实现全球化发展。

作为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已成为商户拓展外贸订单的重要渠道。目前,义乌跨境电商主体已超26万户,速卖通、亚马逊等主流平台均落地义乌。2024年,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已突破1400亿元,实现15.63%的高速增长。

“我们积极培育数贸主体,开展跨境电商万人培训行动,力争3年内实现市场商户全覆盖。”商城集团董事长王栋表示,总投资超百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首期已建成投用,将集聚交易额亿元以上数字化供应链企业超50家,助力跨境电商在新一轮改革中加速腾飞。同时,商城集团联合设立了10亿元出海产业基金,赋能贸易主体“走出去”。第六代市场的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今年10月也将开门迎客,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重构“人、货、场、链”4个市场核心要素,打通采购组货、履约结算等贸易全链路,实现从传统贸易型向数字贸易生态全面跃升,推动义乌商贸创新发展、市场持续繁荣。

从“坐商”到跨境出海、品牌出海,通过海外分市场、海外仓、海外展、海外店等走出去,让优质的“义乌品牌”“中国制造”更快更便捷地触达全球消费者,同时把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通过义新欧、义甬舟等带回来,为国人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高品质进口消费品,这是义乌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两条腿”走路,加快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构建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

新一轮国贸改革,义乌既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建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同时也为乘势而上“打造典范 再造辉煌”,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注入强劲动力。接下来,义乌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力开启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新征程,借梯登高助力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抢先一步、持续领航,跑得更快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