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十五分钟 乡村三公里
我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本报消息(记者 李晓艳)“工资日结,还包吃住,我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来自江西的80后务工人员杨明有操作工经验,经老乡介绍,来到婺城区零工市场找工作。工作人员根据他的求职需求,通过“零工快车”将他送到工厂面试,最终帮他在一家工具厂稳定就业。
婺城区零工市场是我市一个公共就业服务站。2024年以来,我市依托各类公共服务实体站点资源,统筹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力量,推动建设300个实体化运作、服务机制健全、服务功能完备、服务模式多元的“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站,形成“城区15分钟、乡村3公里”就业服务圈。
据了解,公共就业服务站建设推行“1+10+N”模式,即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零工市场、“浙中创客”创业指导工作室、创业孵化园、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巾帼共富工坊”、残疾人之家、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点、创业贷银行网点+N个重点企业就业联系点,提供政策法规宣传、就业需求摸排、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创业指导服务、劳动权益维护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同时,我市建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为不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各地成立“就业桥梁”党建联盟先锋队,设“红色暖企”“就在金华”“就帮到底”“浙中创客”4个小分队,组建劳动保障督导员、劳动保障管理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以“党建+”为纽带,全市人社、退役军人、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多个部门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工作共推、活动共办、服务共为”5G党建联盟,积极招募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基层就业服务人员轮训,形成“党建大融合、服务一体化”就业格局。
每月18日,全市各地零工市场都会同步举办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日活动,提供就业政策讲解、职业指导规划、技能提升培训、创业项目指导、专场招聘会等一体化服务,让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目前,全市20个零工市场与726个村(社区)签约联建“零社有援”互助共同体,推出24小时就业帮扶热线,建设线上线下两个零工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家门口”就业。2024年已依托零工市场发布岗位26.53万个,3.85万劳动者在线求职,2.34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此外,我市打造重点群体闭环帮扶机制,开展“五进区+N个专场服务”“商场招聘长廊”“直播带岗进社区”等特色活动,全力帮扶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累计帮扶8.79万余名重点帮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