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允许设备安装与工程收尾同步推进

武义推行“厂房交付即生产”改革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新投入的设备已开始空转测试,原租赁厂房的生产设备正陆续迁入,本月底可实现交付即投产。”昨日,在浙江君爵门业有限公司新厂房建设现场,企业负责人胡晓鹏指着调试中的自动化生产线说。

“早开工意味着早赚钱。”胡晓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厂房面积从租赁的3万平方米扩展至自建的7万平方米,产能翻倍后年产值预计突破3亿元,提前3个月投产可新增约3000万元产值。

这一转变源自武义县“厂房交付即生产”审批制度改革。过去,企业需待厂房完全验收后安装设备,如今允许设备安装与工程收尾同步推进,可以为企业抢出60~90天生产黄金期。

武义县建设局副局长王坚挺介绍,去年武义新能源研发科创中心提前2个月进行设备安装调试,10月份完成建设验收后便正式投产,当月产值达3000万元,11月份达1亿元,12月份2.5亿元。

这让企业和相关部门真切感受到了抢时间的意义。君爵门业总经理卢言绵算过细账:提前投产可节省至少2个月厂房租赁及设备仓储费约120万元,同时提升30%订单履约率。“政策让我们敢提前接大订单。”她指着正在调试的智能冲压线说,这些价值千万元的新设备调试周期难以预估,但政府的“时间管理”消除了后顾之忧。

政策的突破性还体现在严谨的安全体系中。记者在君爵门业施工现场看到,设备安装区由黄色隔离带硬质分隔,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控作业,电子屏滚动显示温湿度数据。根据细则,企业需满足六大条件:设备区完成合同工程量,主要建材检测齐全,质量安全评估达标,施工区硬隔离到位,消防设施合规,整改问题全闭环。

据了解,武义建设改革不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更重构了服务模式。通过“武义建管在线”平台,企业上传设备清单、安装方案等材料即可在线生成备案电子证书;2名质安监督员组成的“设备先行服务组”提前介入指导,从设计变更到分段验收提供全流程辅导。

“建厂房对企业很重要,他们像保姆保障每个环节。”施工方负责人展示政企对接群,建设局、开发区等8部门联系人24小时在线响应,流程办理从2周缩至即时办结。

据了解,目前,武义县已有7家企业通过备案审查,这些项目若实现“厂房交付即生产”,预计释放产能超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