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直供 免拣免洗 开袋即炒
30所学校食堂试点净菜配送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3月10日上午9时许,在永康市方岩景区小学的食堂,后厨忙着为全校师生烹饪午餐。厨师拿起一袋真空包装,里面是已经洗切好的土豆片,将其倒入锅中焯水,随后与洋葱一起翻炒、调味,一道香喷喷的洋葱土豆片很快就完成了。
“土豆、青菜、藕片等食材按照我们的需求分别切成丝、丁、片、块,送到学校后稍加检查就能直接下锅,大约可以节省2个小时的备菜时间。”该校食堂主任方玲思罗列净菜配送带来的好处:清洗间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厨房任务减轻,学校能够利用腾出来的时间加强食堂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学生餐的品质。
一直以来,校园餐食管理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为解决传统毛菜配送过程中存在的接触人员多、制作流程长、现场监管难等问题,去年秋学期开始,永康市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推进学校食堂治理改革,在30所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启动净菜直供集中配送试点,通过食材标准化采购、加工、配送,严防严控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净菜,是指将新鲜采摘的蔬菜经过挑选整理以及农残、重金属、添加剂、微生物等检测,结果显示合格后再进行切分、清洗、消毒等加工操作,最后在恒定低温环境中真空包装而制成的一种蔬菜产品,免拣免洗、开袋即炒。净菜配送,不仅为学校节省烹制时间,降低水电、人工等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食材的安全营养,让孩子们吃得更美味、更健康。
走进永康校园食堂净菜配送试点单位——浙江山海公厨科技有限公司的净菜车间,两条全自动净菜加工流水生产线引人注目。在叶菜线上,只见工人将经过人工粗选、去根去黄叶的青菜倒上生产线,随即就能完成切断、清洗,脱水后再称重包装。根茎线则有自动去皮及丝、丁、片、块的切割功能,清洗脱水后流水线完成真空包装。
“两条流水线的清洗环节均采用三段式清洗程序,包括两次冰水涡流清洗去污锁鲜,一次全球领先的水触媒杀菌技术清洗去农残,而后通过水中持续震荡去除泥沙等杂质。”山海公厨生产部负责人郎建龙介绍,毛菜进厂后,专业检测人员会对所有食材进行抽样快检,确保各项指标处于安全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蔬菜中就没有农残了,水触媒杀菌技术能进一步消除这些残留。同时,净菜车间维持10℃~15℃恒温,使用0℃~5℃冰水清洗等操作则在最大程度上保持食材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在推进试点工作中,为确保食材配送企业加工流程的规范性与食材安全性,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严格把关,指导山海公厨科技有限公司高标准完成“阳光配送”体系建设,并常态化驻企开展检测培训和指导,切实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校园食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目前,该公司已与30余家源头供应商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和信用档案,开展定期评估和考核;在生产区、仓储区等关键点位安装高清摄像头,视频画面接入省市场监管局实时监控;净菜出厂后,从5℃的保鲜库直接推入全冷链配送车,车辆GPS定位系统和温度监测设备可实时追踪冷链车辆轨迹和远程监控车辆冷库温度湿度;所有净菜外包装加赋“浙食链”二维码,扫码可见每批菜的溯源信息及当日检测信息。从原料供应到冷链配送,永康净菜配送模式形成完整的品控闭环,真正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食材安全。
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永康市教育局切实发挥督导作用,针对家长和学校最为关心的源头食材问题,每周开展至少一次的到企突击检查,重点查看用于净菜加工的毛菜质量;经常性到校收集净菜配送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科学提升校园食材的毛净比,满足各校的烹制需求。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与教育局多次联合组织校园食材配送企业开放日活动,邀请教师及家长代表参观车间,了解净菜加工全过程,查看相关物联、快检信息,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校园食安治理。
既要千方百计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也要想方设法提升他们在校就餐的幸福感。净菜配送是永康推进学校食堂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永康将持续优化统一采购、全程溯源、智慧监管等机制,构建“安全配送+营养供给+节约育人”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健康”,以“一餐热饭”传递教育温度,让校园餐更安全、更健康、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