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声音

应信村茶比酒香

插图:郭亚梅

骆一平

清明谷雨时节,新茶即将上市。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西汉年间,《神农本草经》就有茶的记载了。三国时,诸葛亮带兵南征,至云南励海,因水土不服,兵士多患眼病,遂下令采茶煮水喝,不久眼病就好了。直到现在,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西南边地的神茶,颇令人神往。去年某日,我突发灵感,决定通尝一遍十大名茶。

第一款选的是“太平猴魁”,标注产自黄山猴坑村。猴魁色香味形,独具一格,“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但在民间,还有另外的说法,说这种茶生长在黄山险峻陡峭的高崖、人迹罕至之处,当地茶农王某一天忽生妙想,遂训练了猴子,利用其敏捷灵巧的特性,攀越采撷野茶下山,然后精心制作,干茶扁平壮实,两叶抱一芽,色泽明亮,口感鲜爽醇厚。献给朝廷,皇上喝后大为赞赏,赐名为“猴魁”。

手机下单三天后,此茶即送到案头。粗看,条形品相,长而挺拔,也有所谓的回味余甘,但总觉得茶味淡了点。此后,按图索骥,祁门君山,六安瓜片,武夷庐山,洞庭安吉,信阳蒙顶,安溪福鼎,天目径山,白、红、黑茶,乃至藤茶、绞股蓝等,召之即来,陆续登门,天南地北,汇聚一堂,花钱虽不多,斩获却颇丰。

翻阅诸多茶书,有斗茶、煎茶、功夫茶等,各种名堂,多不胜数。在此过程中,“抄瓜蔓”一般伸延探究,学到了不少茶的知识。许多日后,内人问我“喝后感”如何,答曰,总的感觉是,似乎缺了点什么,不如家乡土茶味道浓呢。

若问,贵地家乡茶的味道是什么?恐怕谁的心里都明白,可是到了谁的嘴里,也不可能表述得一清二楚吧。

生于青山,长于幽谷,聚天地之精华,家乡茶的味道,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它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和记忆的触发,难以用语言表达,正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曾洋洋洒洒,归纳过乡土茶味之特点,一是苦涩甘甜:土茶略带苦涩,但苦涩之后,有浓郁的回甘,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起伏和美好。二是焦香清幽:土茶特有的焦香味,是农家传统柴炭炒法所致。焦香与茶叶本身的香气相结合,醇厚迷人,难以言说。三是浓浓的乡愁: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土茶的味道,是乡愁的象征。它唤起人们对家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情感的寄托。山水泉石,河滩草树,都储存着朴实真挚的感受。土茶质朴无华,散发着家乡的泥土味、果木香,有天然亲切感。四是安稳宁静的心态:品饮土茶时,会感到内心的安稳,洗涤心灵,在忙碌烦躁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可见,家乡茶的味道,是一种多层次的体验,它融合了自然的馈赠、人类的智慧,以及深厚的情感。各种茶学高论,都试图捕捉描述这一味道的独特之处,但真正的感受,只有亲身品尝过,才能够确切体会,铭心领悟,蕴藏在记忆深处。

原杭州大学老教授夏承焘有词云: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茗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世上百人百性,各人口味不同。在唐代,有“蒙顶第一,顾渚第二”的说法。但白居易就不大看得起饶州浮梁茶,而十分称赏蜀茶绿昌明。某读大学的孙子,慕名买了外国名茶,千里迢迢,带回家乡过大年,谁知爷爷喝后,说了句“猫尿似的”,一脸的嫌弃。

乡土的滋味融化在茶水里。茶友老王说,不必问价格高低名气大小,吃到嘴里,感觉好的茶,就是好茶。善哉呀高论,印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千古俗谚。“一方”,说的是地域。“水土”,就是地理、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水土与人,有着一种神秘微妙的关系,会嵌入到你的身体、意识、灵魂。不同地域的人,因山水气候、观念传统、风俗习惯不同,生理特点也会不尽相同。怪不得许多老农,天天起大早赶集,却喜欢到“一元茶馆”泡上一整天。人啊,只有上了一定年纪,才懂得茶的真味。

春秋时,晏子曾说:橘树一过淮河,就成了枸橘,橘与枳,虽然外形相似,味道却明显不一样,原因是“水土异也”。这话,切切实实地说出了人们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也可以说是深得茶文化的真谛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