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4天轮番宣讲 34家企业进校“抢人”

记者 董易

4月14—17日,金华市技师学院举行“精技强能 ‘技’驭未来”2025年研修式新型学徒制订单冠名企业专场宣讲会。活动为期4天,34家企业通过“线下宣讲+线上直播”形式,为该校2026届毕业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毕业实习与就业机会,岗位涵盖工业机床、智能制造、电子科技、医疗器械、酒店服务等多个领域。

参与企业包括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零跑汽车有限公司等我市十大重点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也有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申铁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各企业代表详细解答新型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及学生普遍关心的薪资待遇、职业认证、岗位轮岗机制等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十大重点产业链作为我华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主战场、主阵地,涵盖工业机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来校企业都经过学校仔细遴选。”据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陶佐英介绍,宣讲企业近60%为相关产业的链主型企业。

宣讲会首日,学校开设“金华市工业机床产业链专场”。据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吴琼介绍,该公司专注智能制造和精密加工领域,对学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金华市技师学院学生实操能力强、专业素养过硬,与公司需求高度匹配。

“很感激学校为我们搭建优质就业平台。”宣讲会首日,2025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傅胤航回到母校,向学校和老师表达感谢。去年,他通过宣讲会与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实习期担任内燃机车检修员。企业为其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并通过月度考核、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他快速成长。他说:“公司对我们要求严格又关怀备至,团队氛围很好。”他特别提到,宣讲会是学校为学生和企业搭建的桥梁之一,学校引进国企、上市公司等优质就业资源,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机会难得,建议学弟学妹珍惜实习机会,主动学习、踏实做事。

学生择业观更理性,他们不仅关注薪资待遇,更看重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该校机电工程学院2020级电气专业学生陈双说:“当下更需要学习新知识,薪资应与个人能力相匹配。”智能制造学院2020级模具专业学生金华鹏希望从基层做起,逐步晋升。这种注重长期发展的择业观,体现了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效。

金华市技师学院建校46年以来,坚持技工教育办学宗旨,始终锚定“服务区域产业、培育高技能人才”办学使命,深耕产业链需求导向的技工教育改革,紧紧围绕金华产业发展战略,以服务产业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金华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技能人才支持。目前已形成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九大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厂中校”“校中厂”模式,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

该校设有机电工程、智能制造、经贸服务、信息艺术、交通运输五大专业群34个专业,学校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等十大重点产业链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实施年度专业调研工作,根据产业需求,近年新增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AI设计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前沿专业方向,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不断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该校与2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建设、共建实训基地、共评培养质量,有效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融合。该校年均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专业对口率超8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据统计,金华制造业企业技术骨干近80%毕业于该校或接受过该校培训。2024届毕业生60.5%入职世界五百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单位,实现优岗高薪高质量就业。

经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学生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更直观的认识。智能制造学院2020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王洋说:“平时学校已带我们参观过不少企业,宣讲会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明确。”不少学生锁定心仪企业,积极准备后续的笔试和面试。

宣讲会的火爆,也体现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肯定,更是我市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云斌表示,学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优势,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与十大重点产业链和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持续加大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金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