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磐安方前多元产业 绘就共富图景

本报消息(记者 陈冰冰 通讯员 卢美娟)日前,磐安县方前镇炉田村迎来一场甜蜜盛会——“‘杨’帆共富,‘梅’好夏日”杨梅采摘活动。漫山遍野的杨梅树缀满红得发紫的东魁杨梅,游客穿梭林间采摘品尝,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

“这里的杨梅比仙居晚熟,口感更醇厚!”退休教师陈建国说。90后新农人沈中灶忙着接待游客,引导采摘,他介绍,今年东魁杨梅果型饱满、甜度提升,最大的单果重达45克,日销量400至500斤。村民们分工协作,分拣、称重、装箱,将新鲜杨梅发往内蒙古、新疆、广东等地,林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村党支部书记沈天利道出了炉田杨梅的“制胜密码”:“我们村坐落在高山上,昼夜温差大,加上充足的光照和纯净的山泉水灌溉,种出的东魁杨梅品质好、甜度高、口感佳。而且我们的杨梅6月底才成熟,采摘周期约半个月,错开了仙居、宁波等地杨梅销售旺季,打了个时间差。”今年炉田村共有40多户种植户,种植了300多亩杨梅,亩产值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通过举办杨梅采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更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了。

在方前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炉田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杨梅产业为核心持续发力。村里正筹备成立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探索“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路径,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同时为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筑基,逐步打造集采摘、观光、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让“梅”好生活的愿景真正转化为村民增收的实景。

炉田村的生动实践,是方前镇多元共富图景中的一角。在方前镇民范村,共富酒坊的首批2吨美酒已经出厂。这些美酒一亮相,就被义乌赤岸镇、磐安方前镇两地的10多家企业率先认购,预计下半年相关产品将全面进入市场销售。去年8月,义乌赤岸镇清溪村与方前镇民范村共建的共富酒坊项目签约,总投资约1000万元的项目,于去年底投入使用。据介绍,共富酒坊由方前镇民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赤岸镇清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义乌红曲控股集团共同出资、合作运营,预计每年可生产白酒100吨,产值达600万元,能带动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60万元以上,同时为周边百姓提供2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在方前镇,像炉田村、民范村这样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发展的村庄还有很多。下村的广东白云集体养老基地,成为城市老人向往的康养胜地;和溪村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里,孩子们在田间体验农耕;施家庄村的民宿依山而建,推窗可见云海翻腾;石上村的920露营基地,夜晚抬头便是璀璨星空;方前村的小吃共富工坊正在筹建中……

近年来,方前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实基础上,深度挖掘并打造“一村一特色”,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积极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杨梅采摘、共富酒坊、方前小吃、山地骑行、农事体验、非遗体验、文艺演出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我们将持续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在产业提质、宣传推介、文化传承上下功夫,把资源优势真正转换为经济优势,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方前镇党委书记李英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