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声音

[历史演义]

丁谓此人

陈国凡

对寇准,丁谓一直心存感激。正是因为宰相寇准的赏识和推荐,丁谓才成了京官。

天禧三年六月某天,丁谓随寇准出席宴请辽国来宾的国宴。酒酣之际,突然看见辽国来宾直盯着寇准看,丁谓顺眼看过去,吃了一惊,原来寇准的胡须上粘了几根菜丝,很显眼,很不雅。丁谓想也没想,即刻起身,离座,奔寇准而去。当时寇准酒意正浓,却被丁谓生生地摁住了已伸出去敬酒的酒杯,心里好不光火。正欲发作,但见丁谓轻轻地擦拭着自己的胡须。众人全看见了,皇帝赵恒也看见了。丁谓轻轻地弹去那几根菜丝,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寇准边上,他等着恩相的表扬呢。没想寇准生气了,寇准说,丁谓啊你做的官也不小了,哪能在这种场合替我溜须呢!你太不自重了,你太让我们失望了。怎么会是这样?丁谓呆住了,他觉得自己好委屈。但丁谓眼里没有泪,他把泪往肚里咽,这下子,他把寇准恨到骨子里去了。

一年春节前夕,久旱无雨的冬季突然下了一场瑞雪,赵恒高兴坏了,立马组织了一场踏雪诗会。诗会归来,赵恒兴致不减,就想赏赐八位参与诗会的大臣(包括丁谓)各一条玉带,叫宦官刘承圭即刻去办。

刘承圭就去主管财政的丁谓那里领玉带。丁谓一听,说不好,库房里只剩七条玉带,不够。刘承圭请示赵恒后,手里居然托着一条金玉带。丁谓的眼都直了,这不正是皇上的那条嘛。原来今天赵恒高兴,竟把自己的这条玉带也拿来充数,加以赏赐。

丁谓对前来接受赏赐的七位大臣说,皇上的玉带不能赏赐,我先前已有玉带,就不需要了。当下把那七条玉带给了众人,只留下赵恒的那条。七位大臣感激不尽,连夸丁谓肚量大,将来必能当宰相。

按丁谓的意思,翌日,八人同去谢恩。赵恒见唯有丁谓没有玉带,忙问咋回事。丁谓说,皇上的玉带太珍贵,哪能用作赏赐呢?我把它带来了,正准备还给皇上呢。请皇上降罪于臣,臣竟连这么点事都办不成。说毕,取出玉带,跪拜在地,双手毕恭毕敬地呈举着那条玉带。

赵恒鼻子酸了,眼眶也湿了,连忙把丁谓扶起,哪能委屈了丁爱卿呢,我这条玉带就赐予你了。丁谓推辞不要,并坚决不起身。七人见状,立马跪伏于地,请丁谓务必不要拂了皇上的美意。丁谓这才起身。

赵恒还喜欢钓鱼,年年在皇宫后苑举办赏花钓鱼宴会,群臣毕至,好不热闹,一派和谐景象。可赵恒技艺不咋的,那次钓了好长时间,连鱼儿的影子都没捞着。赵恒很是尴尬,众人很是着急,个个面色凝重,恨不得亲自跳下去抓鱼把鱼挂在皇帝的鱼钩上。只有丁谓不慌不忙,献上一首诗。诗曰: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尴尬瞬间消失,热闹又来,和谐复至。赵恒龙颜大悦。

不久,丁谓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丁谓开心极了,竟兼任起赵恒的养马官——他把赵恒的坐骑都牵过来亲自抚养。赵恒越发喜欢丁谓。

那阵子,赵恒身体不好,病好后发现自己的坐骑瘦了不少,很生气,就责问丁谓。丁谓跪伏于地,哽咽道,臣知道皇上圣体欠安,日日思念,夜夜忧虑,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没心思养马啊。

赵恒一听,感动得不行,眼泪都下来了。

赵恒是个虔诚的道教信徒,热衷于求卜问卦。泰山封禅归来,收到丁谓送的一份特别礼物,一只小乌龟。丁谓说这是大祥瑞,赵恒甚是欢喜。其实,这种乌龟就是当地极为普通的小动物。

因为皇帝的缘故,丁谓也很喜欢占卜算卦,每天出门都要竖起耳朵听听附近有没有喜鹊鸣叫。忽一日,有个叫丁宜禄的陌生人前来投靠,丁谓一看名字,大喜过望,当即予以收纳。一月后,丁谓成了宰相,终于把那个讨厌的副字给彻底甩了。而丁宜禄呢,很快成了大富翁。

其实,丁宜禄本名叫于庆,一位落魄秀才建议他改名为丁宜禄,去投靠丁谓,必有大福。还说“苟富贵,勿相忘”,丁宜禄倒是没有食言,通过主子丁谓的关系,轻易就帮秀才谋到教授的职务。

为何丁谓一看到丁宜禄这名字就欢喜得不得了呢?

原来,沈约《宋书》有载:宰相苍头(家仆)呼为宜禄。宜禄可是宰相的仆人,收他做我丁某人的仆人,那我丁谓不迟早要当宰相啊。

丁谓把寇准从宰相位子上踢了下去。距离那次丁谓为寇准“溜须”的国宴一年三个月。

很快,寇准被贬为雷州司马,后死于任上。有人猜测是丁谓使人所为。